其实那人不是不知道做买卖得看商品质量的问题,而是现在聚集到此的粮商太多了,他担心自己的货没有竞争力。
如果货少,人家没有选择的余地,你出多少价,他就得多少价收;但是现在人家选择的余地太大了,自家的货还能不能有竞争的资本,不好说呀!
一说要看成色,大家都有些不安。
今年还未到收粮的季节,现下各家都是陈粮,陈一年和陈二年,成色就差了不少,何况这些人都是把积存已久的、不好再存放的粮食拿出来卖呢。
如果人家说,就收去年的,不收前年的,咋办不白运来了
不是不可能,是真可能!
看看眼前,这是多少家粮商!连江南六府的人都来了不少。
站在前排的、高知府派来的几名本地粮商,本想打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名头套套近乎,想把那批“泡水粮”高价卖给“宝清盛”,这下也傻眼了。
“大家不要急,”百家兴的声音浑厚有力,给人十足的可靠感,“咱们需求量大,若是去年的粮不够数,我们也收前年的;
当然,我们优先远途大宗交易,毕竟远途运输不易,能运来大批粮食,足见对我‘宝清盛’的信任,我们也自然给予优先待遇!”
百家兴把“我花钱,我说了算”的意思表达的委婉而自然,言外之意,你们排不排队没啥用,秩序由我定。
“宝清盛”的干预,强行扭转了义斌府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原本的卖方市场一下转变成买方市场。
而百家兴说出的交易秩序参考条件——品质、数量、诚意(远途大宗交易),像筛子一样,瞬间使站在前面的几个小粮商不自觉后退几步。
来这里交易粮食的小粮商,通常拿的是自家不好再继续存储的陈年积粮,一来处理积压库存,二来试探高价收购的真实性。
若这一次能卖出去,那么自家储备的好粮食就可以换得更高的收购价格。
说白了,就是“我拿快要烂掉的粮食都能换三百几十文一斗,那好粮食不得五百多文”的心态。
贮存三年左右的米,不是不能吃,只是口感不好,营养不好;也有贮存不善的,会霉变,就真不能吃了。
但是对于大粮商来说,他们的粮食基本上都在两年之内,因为大粮商资金多,仓储空间以及管理都比较到位,销售渠道广,货物流通也快,所以反倒没有太久的积粮。
就好比现代的超市,越小的超市,进货频率越低,货物积压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