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候吃啊,到时候可叫上我们。”
姜妩都是笑眯眯的应对过去,也不回答,叫着婶婶阿叔的,来到了陈夫子家。
暑夏最热的一个多月里,陈夫子这儿是不教学生的,所以这时辰院内也没什么人,兄妹三人进去时,只有陈夫子的老娘在屋檐下剪梅干菜。
“这不是张家的几个孩子么。”陈大娘眼睛有些花了,看了好一会儿看清楚他们,忙招呼到屋檐下乘凉,“大中午的出门做什么,怪热得慌。”
“陈大娘,我们来找陈夫子,夫子可在?”
这时陈大娘才看见兄弟俩手中拎着的东西,当即明白他们的来意,伸手擦了擦身上的围裙:“在的,在里头呢。”
说着又喊了声陈夫子的小名:“阿獾啊,外头来学生了。”
喊的第一声陈夫子就出来了,迈出门槛第一句便是:“娘啊,都说不要这么喊我。”
随即看向姜妩他们,愣了愣,张家人?还拿着认门礼?这是要来他这认字?
也莫怪陈夫人没反应过来,毕竟张家在村子里不是能出得起钱给孩子念书的人家,三个儿子一个闺女,养起来也费劲。
“陈夫子,这是我二哥三哥送您的上门礼,下月他们就得来叨唠您,跟您念书啦。”姜妩将阿娘准备好的小红包递给陈夫人子,加上这双份的认门礼,又让陈夫子有些错愕。
两个一起上?这张家还是他认识的那个张家么?
“你们先进来。”陈夫子将他们带进堂屋,打量着张元青和张元明,再度确认,“你们俩都念书?”
张元青和张元明显得有些拘谨:“是,陈夫子。”
出于好意,也不想这念书的来个半年一月的就半途而废了,陈夫子提醒道:“我这儿的束脩一年二两银子,你们自己还得买不少笔墨纸,认字也非一蹴而就的事,少则也得二三年,得花不少钱,你们可想好了。”
平时见得最多的也就铜钱而已,陈夫子这一两银子一两银子的往外蹦,顿时把兄弟俩唬住了,一年二两,两个人四两,那还有笔墨纸,书铺里这些东西可不便宜。
他们下意识的看向宝贝妹妹……要不,还是不念了……
“陈夫子,您说的我们都晓得,我阿爹阿娘说了,人识字了就不一样了,所以得让哥哥们念书,将来他们才能有更好的出路,过上好日子。”姜妩代替回答,解了陈夫子的担忧,“所以就算是再穷,咱们也要供他们。”
陈夫子认真看着姜妩,张家俩小子有多少读书天赋他暂时看不出来,可这小丫头,口齿伶俐,思路清晰,若是个男娃娃,说不定在念书上有些聪明劲。
“既然你们想好了,下月初十就到我这儿来,在这之前,你们先去镇上将书与纸笔墨买了。”
兄弟里默记着夫子说的话,回去的路上,一直在重复,可说着说着,好像漏了什么,张元青急得直抓耳朵:“老三,夫子说什么时辰一定要到来着?”
“卯时过半。”张元明翻了个白眼,“你都记了什么?”
“夫子说的多,我来不及记啊,我倒是想拿笔写下来,可我不认字啊。”
姜妩在旁偷笑:“二哥三哥,你们好好念书,回来再教我认字可好。”
姜国的女子不能去私塾书院,只有世家大族中,会设女子私学,供族中的女眷识字,便是王宫中,对公主的德才要求也不高,不说姜国,便是齐楚那样的鼎盛大国,也是疏于对女子的教学。
可女子生来并没有比男子蠢笨这一说,若一样能去书院,她们也能学的很好。
“宝儿放心,二哥一定认真学,回来都交给你。”一只手揉了揉姜妩的脑袋,她回了神,对上张元青黑溜溜的眼睛,她笑了。
“好啊,这样就是宝儿和哥哥们一起在念书了。”姜妩继续自己变成“识字”的人,这样才能继续做她要做的事。
两年时间并不慢,她要从那件事上,彻底的断绝了和那人之间的牵连。
回到家,张山和刘氏问起时,兄弟俩又把陈夫子说的重复了一边,张元朗想的比他们都乐观:“两年后我就出师了,就算是留在坊里,这工钱也涨很多,能供弟弟念书。”
刘氏却是另一番的打算:“你的那些钱,攒起来,留着给你娶媳妇用。”
张元朗想到了什么,神色一黯,很快打起精神:“阿娘,这还早着呢。”
“现在是早,过两年可不早了,你阿爹二十你就出生了。”刘氏叨念着,去外头收拾今天割回来的玉米,只有姜妩发现了张元朗那一瞬有些低沉下去的情绪。
但大哥显然是不想让人发现的,姜妩也就没问,跟着刘氏走了出去,来到张山身旁:“阿爹,明天咱们去村长家好不好。”
“做啥子?”
“问问那桃林租不租,明年咱还得收青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