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襄王,在大明朝也算是履历丰富,在就藩之前,曾有两次监国的经历。
第一次,仁宗朱高炽重病,突然就甭了,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蠢蠢欲动,在皇位更替之际,政局动荡,暗流涌动。
太子朱瞻基得到消息,从南京一路往回赶,这段时间京师没有人主持大局,作为朱瞻基的同母弟,朱瞻墡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监国之旅。
在那段时间,南北两京有两位监国。
而襄王朱瞻墡,更是大明朝首个藩王监国。
第二次,汉王朱高煦谋反,已经成为皇帝的朱瞻基御驾亲征,那时候朱祁镇还没有出生,便再次留下襄王监国。
他还记得,当时就住在这座……咦,我的宅子呢?
由于藩王成年后必须离京就藩,一般情况下,不会专门在京师建造王府。
因此,大大小小的皇子、公主、藩王,成年之前都会住在十王府。
襄王毕竟身份特殊些,便在外面单独寻了一处宅子,就藩之前,一直住在这里。
朱瞻墡扒着马车的窗口,四下张望,是这里啊,宅子怎么没了?
虽然街道拓宽了,两边的建筑也翻新过,可是,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不会认错的。
来来回回找了几遍,印象里自己住的地方,只有一座三层楼,门口挂着大明钱庄的字样。
这时候,前方突然出现两个人影,冒着大雨,正在清理路边沟渠中的淤泥。
朱瞻墡甚是不解,看了看外头的地上,却不见多少积水。
因为道路很平坦,表面又是水泥铺成的,几乎没什么泥泞。
“父王,您这是……”
朱祁镛一句话没说完,就看到自己的老爹打开车门,冒雨走了出去。
他赶忙拿了把雨伞,跟上去。
朱瞻墡走到路边,那是两名穿着皂衣的差人,也不知是哪个衙门的,正顶着风雨,口里呼喊着什么,听不清楚。
可他们的模样,很认真的样子,似乎这水渠通不好,便是要了他们的命一般。
在远处,同样有四五个人,也在疏通水渠,垒砌土石。
朱瞻墡上前问道:“请问一下,这里是不是朝阳坊?”
可是,风雨太大,那两名差人似乎都没听到,还在专心致志地疏通水渠。
朱瞻墡只得又问了一遍,有一人听到动静,回过头看了看,大声道:“是朝阳坊,有什么事?”
“本……我记得,这里以前有一座襄王府,怎么找不到了?”
“襄王就藩之后,那座宅子一直废弃,前几年便拆了,盖起了钱庄,两位是外地来的吗?走亲戚还是做生意?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遇到困难,可以去顺天府,自会有人帮你们解决。”
从皇宫出来后,朱瞻墡父子已经换上了便装,这些差人当然不知道面前这位外地人,就是堂堂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