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英根本不是他家亲戚,而是来自山西临汾,和昌平王家村基本上没啥关系。
可是,不知王世昌从哪里找来一本族谱,硬是说临汾王氏和昌平王氏本就是一家,最后还论了个叔侄的备份。
王英看着比自己还要大两岁的侄子,本来是不打算认这门亲戚的,可无奈的是,对方给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王世昌开始大肆炫耀,县太爷是我表叔!
今天这档子事,王英知道,肯定是王世昌的问题,因为他太了解这个大侄子了,可是,他要找个理由,把刘三赶出去。
原因很简单,这两人是什么身份?
一个是当地有名的乡绅,一个是泥腿子。
试问,谁会为了一个泥腿子,去得罪当地乡绅?
除非这人的脑袋被驴踢了!
仅仅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差役拖着刘三回到大堂。
他的后背全都是血渍,却没有哼一声。
却不知,县衙里打板子也是有讲究的。
有时候看上去打的很重,打人的满头大汗,被打的人哎呀呼叫,其实没有多大事。
这一手叫作伤皮不伤骨,用的是回转劲,就是在接触的刹那往回收,好比平时在家里磕破鸡蛋壳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力道。
另一种则恰恰相反,叫做伤骨不伤皮,用的是透劲儿。
就是在打人的时候要把皮肉看做没有,就是一具骨架放在那儿让你打,你要直接打骨头。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厨房里剁排骨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劲儿。
伤皮不伤骨就好办,打哪儿都行。
伤骨不伤皮讲究就多了,瘦弱的就打大腿骨,强壮的就打股骨头和髋关节,要想把人废了,就打盆骨。
别看说起来简单,真要动手,却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
就说这伤皮不伤骨,还有“出头板子”、“断气板子”等不同的技巧。
出头板子就是用板子的上三分之一去打,不用端头,板子落在犯人身上,同时板子头也挨地了,相当于架空,看上去打得凶,响得也厉害,其实没多大劲儿。
断气板子是指往下抡的时候中途泄劲,让板子在轨迹的后半段自由落体运动,这样打上去也没劲儿。
这些都是差役收了钱才会使的招儿,算是一种潜规则,因为知县大人命令打,下边的差役不能不打,但打的轻重则是有自己掌握的,受刑的人如果懂规矩,会立刻给衙役们使眼色,意思是哥几个轻点打,容我日后报答。
对于这样的人,衙役们只是做做样子,根本不会打多重。
甚至在有些地方,打板子都成了一门生意。
民间曾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有人被抓进大牢,亲眼在监狱里见过三个挨板子的,一个给了十两银子,被打伤了骨头,躺了一个多月。
第二个给了五十两,被打的屁股开花,也休息了半个月才好利索。
第三个有钱,给了一百两的,结果挨的板子比私塾先生的戒尺重不哪儿去,当天晚上就没事了。
这人就问管事的差役,人家都给钱了,何必还要搞个三六九等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要是不按价钱打板子,谁还肯多给钱?
由此可知,这样的操作在地方衙门早已习以为常。
在昌平县,王世昌平日里和县衙走的很近,这些差役平日里没少收人家好处,自然拼了命地打。
可是,今天他们遇到的是个硬骨头,板子挨下来,躲也不躲,喊也不喊,就这么硬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