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俊便阐述了祖大寿虽然对陛下心有余悸,但他也绝非是想要投降鞑子之人。
否则在大凌河时就投了,根本不会费尽心思诈降孤身跑回来,继续为大明效命。
此事绝非是边军故意搞事想要请赏之类的。
皇太极发现大明士卒越发的孱弱,定是想要寻机攻破宁锦防线,进驻山海关,然后占据长城内大明的城池。
犹如崇祯二年时他占据永平等四城一场,这次是打算占据了就不走了。
吴国俊又阐述了义州的地理位置,当然是复述了祖大寿的话。
总之皇太极这次是铁了心的想要拿下辽东全境,还望陛下能够多重视。
若是宁锦被破坏,山海关没了屏障。
辽东宁锦防线崇祯还是放心的,因为皇太极执掌后金之处,就雄心勃勃的想要拿下这两处地方,结果损失惨重。
但是皇太极没有攻打宁锦,而是屯兵义州,这就让崇祯有些头疼。
他虽然不擅长打仗,但还是擅长联想的。
大凌河之战之所以失败,就是皇太极派人围困不攻,消灭孙承宗等人的援军。
可是坐视关宁防线被攻破,绝不利于他的统治。
到时候清军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像是贺今朝那样都开始占据城池,作为下一次进攻的跳板。
时刻威胁着北京,更加让他难以接受。
如今皇太极又来搞这一招,着实是让他烦躁。
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该如何破解呢?
皇太极刚开始巡视锦州外围地区的时候,就引起明廷的强烈不安。
清军在义州修建城池屯田的时候,便引起祖大寿的警觉,急忙派使者报送朝廷,请求早做应对。
崇祯得到消息后,并没有深思,而是下旨严饬,各将官加倍侦查,千万别松懈。
陈新甲等人又接到崇祯的口谕,说奴贼狡诈,谋逆叵测,东西延边是战是守,还是增援,虽然在边臣料理,但是你们这些中枢更要多出主意,不许慢吞吞的把辽东的事情奏上来。
再加上金国凤打了胜仗,这事在崇祯那就算过去了。
但祖大寿再次上报他侦查清军在义州集结人马数万,关宁义州一带的屯堡,时刻遭到清军的袭扰,每天都驱赶夷丁难民砍伐树木,打草,让我在卧榻之侧,不得安宁,希望朝廷能够给与重视。
陈新甲说出自己的见解,关外报建奴载大炮而来,他认为大炮不便长途跋涉运行,要特别注意松锦,要及时考虑增援的问题,否则两城就会成为孤城。
待到皇太极要成为坐地炮之后,许多明军将领才觉得皇太极此举谋划狡诈,下手真毒。
崇祯闻言则是下旨让辽东诸将临战决断,命令督抚密谋方略应对,快些回奏。
辽东巡抚方一藻接到崇祯的谕旨,立即派新任的抚臣丘民仰代替他巡视辽东,命令祖大寿、吴三桂、刘肇期听他调遣,谋划战守之策。
结果丘民仰在复崇祯谕旨的奏疏中回复:
“现在建奴远屯义州,实出下策。
千里运粮,士无宿饱,这是皇太极的第一个失策;
清军志骄意满,力疲马乏,这是他的第二个失误;
土地是新垦,与石田有什么区别,这是他第三个失误;
此君旷日持久,清军内部瑕隙易生,这是他第四失误。
反观我大明早早站稳脚跟,整兵严陈松山、锦州之间。
整合辽东群策群力,一直都在示弱迷惑皇太极,最终我军能逼进义州去驱建奴。
但是我大明想要驱逐狂奴,必须奇正互用,方为稳妥。”
方一藻见了丘民仰实地考察后,也否定了自己先前的推断,认为清兵据义州为“下策”。
但是作为一个官场的老油子他又上报:“建奴极为狡诈,要考虑他们假意再此囤积重兵迷惑我们。”
方一藻对战局的分析不说准确吧,那也是八竿子打不着。
而且他在给崇祯上书时,谈到明兵的现状时,大肆夸耀了一下关宁军。
明兵防守甚严,建奴至今不敢近城,只能窥抢海运,且我大明所在之地坚壁清野,建奴一无所掠,亦足以见我大明士卒守御布城之成效。”
当然如清兵学习诸葛亮当坐地炮后抢收庄稼的事情,则出他的意料之外。
这种事他也不会往奏疏上写,告诉皇帝。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看小说吧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