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屯兵锦义之间,将为持久之计。」
这就直接把方一藻的判断给推翻了。
「所以今日筹辽绝不能单纯说守,必守而兼战,然后可以才能守得住;
而战又非浪战,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后可以守其战。」
大抵是从贺今朝那里学习的经验,先打赢了才能更好的守住。
崇祯对此方略极表称赞
。
看看洪承畴,不愧是他最能拿得出手的督师。
「此数语,真老成筹边,即韩、范(韩琦、范仲淹)方略都比不过此督臣啊。」
对于崇祯夸耀的话,洪承畴当然听不见,但兵部以及阁臣们全都听见了。
洪承畴的战略部署。
以吴三桂、刘肇期官兵一万分驻于松山、杏山之内。
以吴国俊所率一万五千四百出镇于前屯、中后之间。
以防蓟官兵一万六千仍分布于中协四路、东协建昌、冷口、西协墙路之界。
以山海、永平抚臣朱国栋驻关门,以镇臣马科出中前。
洪承畴此举就是要把吴国俊派到辽东战场上与清军厮杀。
兵部认为,洪承畴这一方略「战守双筹,内外兼顾,切中机宜。」
请求崇祯予以批准实行。
同时,兵部指出,洪承畴提出的方略,需要作出小小的调整。
毕竟主意都让洪承畴出了,那不是显得「中枢」没有参与感吗?
调整如下,第一,抚臣不宜移驻塔山。
此城低,四面皆高,是受敌之所。
如清兵一部出高桥,就会切断塔山与松、锦的联系。
如出连山,则切断宁远与塔山的联系。
因此,抚臣仍居宁远为上策。
第二,督臣不宜驻中后,应暂驻前屯为安全。
第三,洪承畴主张调喜峰口、董家口官兵出关,而以通州兵移驻喜、董两口。
兵部指出,目前清兵没有西进迹象,通州兵没有必要调防。
吴国俊还有重任,无需跟随大军行动。
兵部强调,洪承畴最担心的是「锦州运道中梗,樵采不通」。
再就是「兵民降夷杂居,仓中米豆甚少」。
他还担心出关士卒数多,关外粮草一时难以供应。
上面提出的问题,朝廷都会给予解决,你把心放肚子里吧。
然后他们建议崇祯,由洪承畴主要治理辽东之事。
毕竟按照大明的传统。
谁提的主意,谁就去干!
更何况你洪承畴如此有本事,不挂帅督师,舍你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