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话就像是掉入热油中的一滴水一般,瞬间就让整个朝廷炸了锅了,众朝臣齐刷刷地跪下,纷纷劝阻康熙。
胤禔七人也是一惊,他们没想到汗阿玛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上一回康熙御驾亲征而中途重病一事他们还历历在目,此时哪里能放心康熙御驾亲征呢,纷纷开口制止。
“汗阿玛......”胤礽跪下,劝阻的话还没开口就被康熙打断了。
“太子劝阻的话不必说出口,朕心意已决,此番出行,自老大到老八皆随朕亲征,太子留京监国。”
这是康熙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上回噶尔丹战役的时候只有胤禔和胤礽两人岁数足够,自然只能让胤禔作为副将跟随裕亲王征战准噶尔。
如今五年过去,身为老八的胤祀都已经十六了,也到了该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这也是康熙让胤祺三人出现在朝廷之上的缘故。
随后康熙雷厉风行地决定了皇子们各自掌管的大营,紧接着便让六部做好准备,二月三十日他会率领中路大军,出独石口,亲征噶尔丹!
这个消息传入后宫的时候,瞬间就让惠宜荣三妃心神震荡,面色煞白。
她们的儿子可都在出征名额之中。
可不论她们怎么忧愁战场上刀剑无眼,唯恐自己的孩子出事。
能跟随康熙出征的六人却聚在了一起,神采飞扬地讨论出征一事。
要知道少年人最是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如今康熙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怎么能不开心。
只要他们不犯错,那可就是明晃晃的军功,能在他们的履历上添上浓厚色彩的军功。
兴奋过后,他们便各自散开。
钟粹宫。
“此番上战场,你可千万不许鲁莽,万事要听你汗阿玛的话,额娘唯有你一个儿子,额娘不求你建功立业,只求你平平安安的。”荣妃拉着胤祉的手,泪眼婆娑地看着胤祉。
三福晋坐在一旁不停地抹眼泪,她才刚嫁给三阿哥,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哪里想到三阿哥就要跟随汗阿玛出征了。
听闻消息后她急忙赶到钟粹宫,与额娘共同商议为胤祉准备行礼一事。
胤祉见到额娘和福晋这副模样,心里不免觉得不舍,便耐心地坐在位置上,听着荣妃絮絮叨叨的嘱托。
胤禔等人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便是胤禛没有额娘,也有四福晋的关怀。
四福晋十分妥帖地给胤禛备好了衣服、甲胄、伤药等等,甚至想着让人去京城附近的寺庙求一求平安符,以期胤禛万事平安。
康熙无意隐瞒的消息向来传播得很快,长安刚下课就从别人口中得到了这个消息,快步跑到御书房,冲到了康熙的怀里:“阿玛——”
“读完书了?”康熙就喜欢长安黏糊糊的样子,熟练地将他抱在了自己的怀里。
长安点头:“读完了。”
“今日读了什么书?”康熙问道。
“今日读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长安摇头晃脑地将今天学的内容背了出来。①
“这么厉害,都学到《中庸》了。”康熙夸道。
得到夸奖的长安笑眯眯地晃了晃脚丫子,笑过之后才想起来问道:“阿玛,长安听说你和大哥...八哥他们要出征,出征是什么意思?长安也要一起出征。”
“长安都听说了?”康熙摸摸长安光溜溜的脑袋,说道,“出征就是要去打仗的意思,打仗太危险了,长安不能跟着一起去。”
康熙想着亲征的时候就将长安交给胤礽照顾,相信以胤礽对长安的疼爱是能够照顾好长安的,他也可以放心许多。
至于为什么不交给太后,主要是太后年纪大了,近来身子不大好,对照顾长安这件事情只怕是有心无力。
出征是什么意思长安不懂,打仗长安就很清楚了,听到康熙要去打仗,还不带上自己,长安立马泪眼汪汪地看着康熙:“阿玛不能丢下长安,长安要和阿玛一起。”
“战场上刀剑无眼,不是开玩笑的,阿玛不希望长安受伤,何况漠北太远了,这次出行必然是要赶路的,不像我们巡幸蒙古那样。”康熙耐心地解释道。
“长安也不要阿玛和哥哥受伤,不要阿玛和哥哥赶路,所以阿玛和哥哥不去打仗好不好。”长安想着自己不能去,那阿玛和哥哥也不去就好了。
“这是国家大事,不是说不去就不去的,阿玛很快就会回来。”
“阿玛骗人。”长安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好哄的孩子了,甚至能够引经据典,“杜甫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阿玛去打仗,肯定会去很久很久的,长安不要那么久都见不到阿玛。”②
这几年不论康熙去哪里长安都跟着,完全接受不了康熙要丢下自己出征这件事情。
作者有话说:
注:修改了康熙出征的时间,之前算错了;
注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第一章
注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诗《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