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棠道:“闹事的跟他讲道理讲不通,得强硬一些。”
掌柜的点了点头,终究是忍不住了,问道:“小东家,东家还会回来吗?”
姜棠没有犹豫,“会。”
掌柜的打起精神,他是陆锦瑶的人,陆锦瑶出事他也跑不了,还是诚心拜佛许愿,盼着人早点回来的好。
这事也给姜棠提了醒,这世上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多的是趁火打劫之人,你好的时候能跟你说情分二字,坏的时候恨不得把你撇掉。
她自己也得小心,多留后路才是。
姜棠道:“若下次还有这种人,直接报官。”
许掌柜连连应是,他就是怕,也不想给陆锦瑶惹事,所以一直说好话,可人家看你越是软越是退,就越硬气,直接欺负到你头上来,但圣上还没定罪呢。
姜棠道:“行了,继续做生意吧,客人少的话就早点打烊,有事去顾府找我。”
闹事的人被皇城军带走了,还不知是什么下场,顾见山的名字比谁都好用,因为姜棠有锦棠居的股份,也不用担心和侯府有牵扯。
就是不知道侯府的铺子有没有出事,不过就算知道姜棠也无能为力。
一来她不知道侯府铺子在哪儿,二来,顾见山实在不宜和侯府扯上关系。
回到顾府,顾宁昭闷着没凑上来,姜棠知道他又是想他娘了,可又不能说,只能带着他去玩别的,好在小孩儿忘性大,没过一会儿就高高兴兴地了。
顾宁昭在这儿,陆锦瑶还不知有多担心。
姜棠对他再好,可也比不上亲娘。
这都快十天了,也该快了吧。
又过了两日。
朝中大臣已经开始上朝应卯了,只不过,朝中官员受牵连的有四分之一,倒也不是说人人有罪,只是一府上下几十口人,有父子兄弟同朝为官又一同入狱的,便都不能上朝了。
这样一来,不少官职空缺,许多要事无人处理,朝臣头疼,安庆帝也头疼。
一下朝,安庆帝就让太监请钱松明和燕王去了勤政殿,商议该怎么惩治这些罪臣。
赵耀造反一案交给了大理寺,赵耀私兵还有六千余人,并未处死,而是发配西北开荒建城去了。
随着一个人一个人地审下来,钱松明精神好了些许,他把认罪书给安庆帝看,安庆帝便一张一张地翻,翻看期间,钱松明和赵禛都不敢发一言。
赵耀大概要处死,除了造反,还和岭南、渝州等多处官员勾结,收受贿赂圈养私兵,那些钱全是民脂民膏,百姓深受其害,不过,因为赵耀身为皇子,钱松明是臣子,赵禛是弟弟,所以都不好插话。
而像左都御史韩文柏、吏部尚书等从中协作之人,当诛九族。
也有罪名轻一些的比如那日以为能混个从龙之功没什么远见的小官小吏,赵耀甚至说不稀罕招揽他们,更别说跟着做事了,这些人直接罢官,倒也不必赶尽杀绝。
只是开了个门就丢了官,实在不知让人说什么好。
还有让人头疼的,比如永宁侯府,钱松明还不知安庆帝打算如何处置。
永宁侯府的是一个个审的,永宁侯审不出什么,毕竟秦王私兵第一次敲门来问的时候永宁侯府就没有开门,可见永宁侯并不知情。
而顾见风及其娘子韩氏供认不讳,再加上韩氏父亲是左都御史韩文柏,确实有书信和人证证明两家有往来,顾见风的官位是韩文柏和吏部尚书一手促成,而顾见轩的官位也是吏部尚书所为。
这些都是能查出来的,但的确没有证据说明永宁侯和秦王有牵扯。
没有书信,没有人证,确实不知情。
按审问出来的日子来算,顾见风是去年正月入职吏部的,而顾见山那时还没离开永宁侯府,顾见风并无大才,秦王醉翁之意不在酒。
只不过,后来顾见山为了娶心爱之人离开侯府,顾见风就没什么用处了,这步棋就这么放在这儿。
永宁侯年纪大了,并无实权,和顾见舟在工部,主管水利,也无关联。
唯一一个在户部的顾见水,因为职位低并没有什么用处。
而且顾见风认罪时,说了收受贿赂,大理寺去顾家搜查,也的确找到了顾见风所说的贿赂,又提了几个丫鬟小厮来审,韩氏的确穿戴过那些衣服首饰,证据确凿。
而永宁侯府其他几房,审问细察过,倒是无事发生。
只不过,顾见风所犯之罪按照律法应流放,侯府销其爵位,而其他几房罢官,毕竟御朝对收受贿赂一罪判处极严。
但是,因此受牵连未免有些苛刻,尤其是永宁侯年轻时立下过不少功劳,而侯府于西北军粮、滇南水患、滇南灾后重建都有功劳。
尤其还有一个在西北的顾见山。
安庆帝不知是不是永宁侯早就知道顾见风做了什么,所以才顺势答应了顾见山离开侯府的请求,只不过,顾见山的确娶了姜棠,这是摆在明面上的,并非做戏。
而顾见山离开侯府是没错,可亲生父子亲兄弟,倘若安庆帝做绝了,顾见山难免心生怨怼。
安庆帝问钱松明赵禛是怎么想的。
赵禛跪下求情道:“若犯事的是其他几房又或是死罪,儿臣必不会求情,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不容情。可是顾见风所犯并非死罪,而顾见舟等人也确实有用,儿臣以为,惩罚不可免,但只要得当,就能让侯府对父皇感恩戴德。”
这会儿顾家人也怕是恨毒了顾见风夫妇,未尝不能在里面做文章。
钱松明顺势说道:“顾见舟有大才,但年轻心性不定,可以多加历练。顾见水顾见海两人,也非纨绔之辈,还请皇上网开一面。”
安庆帝摆了摆手,“罢了,顾见风罢黜官职,及其妻其子流放鹤城,三代以内不得为官。永宁侯罢黜官职,念起功劳,就不削其爵位了,收缴三分之一的家产充入国库,顾见水顾见海顾见舟降职两等。”
安庆帝又对赵禛道:“此三人,两年内不得升职,且看心性和用处,不行就流放。”
赵禛道:“儿臣明白。”
有才华者成千上万,倘若不能为他所用,那就不叫有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