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会儿你去送信,不要管书信里面写什么,直管快马加鞭找到我爹传达我的吩咐。
先让母亲和阿弟阿妹找个镇子躲起来,然后让我爹带几个随从快马加鞭赶往剧县,打听一下军中应该有个叫武安国的武官。
如果武安国是主将,就让他带郡兵来救我,如果武安国不是主将,就擢升他为主将。
除了武安国,北海郡里面的其他武官都是废柴。如果我爹不按照我的吩咐行事,就等着给我收尸吧!”
“小人记下了。”海子微微颔首。
孔鸣已经完全继承了这一世的记忆,也捋清了自己之所以出现在这荒郊野岭的前因后果。
今年三月,三十二岁的天子刘宏驾崩于洛阳皇宫,被追谥为孝灵皇帝。
刘宏死后大将军何进一心诛灭宦官集团,独揽朝政,但何太后不允许他擅杀宦官,无奈之下的何进接受了袁绍的建议,召董卓率西凉军进京铲除宦官集团。
董卓年已五旬,但却骁勇善战,在西凉用兵多年,曾经平定过羌乱,镇压过黄巾主力,算得上老谋深算,此时正在河东郡但任太守。
接到何进诏书后董卓大喜过望,深知自己机会来了,再加上河东距离洛阳只有两百里的路程,旋即以最快的速度率领麾下三千西凉精锐赶往洛阳。
估计是老董家祖坟冒青烟,董卓刚进洛阳就接到惊天消息。
城里面发生zhèng • biàn,十常侍剁了大将军何进,然后袁氏兄弟又剁了十常侍,小皇帝被叛乱的宦官劫掠上了北芒山。
董卓纵兵上山,夺回天子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因护驾有功荣升三公之一的司空。
董卓进京后施展手段吞并了何进的部曲,又杀了前并州刺史丁原,诱降猛将吕布,彻底掌控了京师洛阳,权倾朝野,乾纲独断。
董卓掌控了朝堂之后还不满足,又谋划废天子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连四世三公的太傅袁隗都支持董卓的废帝决定。
眼见董卓权势滔天,袁绍、袁术、曹操等原先的京城实权人物纷纷出逃,只有担任议郎的孔融站出来替刘辩说理,反对废帝另立。
还是因为孔融的名气太大,以董卓之嚣张跋扈也不敢轻易杀他,便接受了谋士李儒的建议,授意三司举荐孔融为北海国国相,克日赴任。
这北海国乃是青州人口大郡,土地肥沃,算是个不错的风水宝地。
但张角兄弟死后黄巾余党进入青州煽动百姓起事,尤以北海郡的黄巾最为猖獗,因此董卓企图借黄巾之手除掉孔融。
眼见满朝文武无人敢拂逆董卓之意,心高气傲的孔融心灰意冷,无奈接受了北海国国相的职位,带着自家私兵与家眷向东赴任。
自洛阳一路向东,孔融率部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走了十日左右后进入青州泰山郡,便时常能够遇见小股的黄巾叛军,愈向东走,贼兵越多。
及至进了北海郡,孔融便命长子孔鸣带了七八名亲兵前面探路,自己带着五六十名亲兵护着家眷相隔二十里随后赶路。
眼见距离北海郡治所剧县只剩下五十里路程,孔鸣却没想到在这荒山野岭撞上了哨探的黄巾军,仓促接战之下被击中胸膛昏迷倒地,以至于被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夺了躯体。
历史上关于孔融的记载并不多,甚至就连陈寿所作的《三国志》都没有孔融的列传。
想来一是因为晋承魏制,时人以魏为正统,曹操杀孔融言不正名不顺,罗织罪名,虚构事实,因此陈寿干脆省略不写。
就连大名鼎鼎的孔融都没留下多少记载,更别提作为儿子的孔鸣,在历史上完全没有留下只字片语的记述,就如同浩瀚沧海中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
其实,在灵帝时期,十七岁的孔融就娶了同乡大族陈氏之女为妻,次年却在分娩的时候难产而死,只给孔融留下了襁褓中的长女孔慈。
孔融在鳏居了一年之后又娶了邻县冯氏之女为妻,第二年诞下长子孔鸣,也就是现在十七岁的孔元亮。
两年后冯氏又为孔融生下次子孔啸。
以孔融之才华与名气,自然是风流倜傥,攀炎趋势者大有人在。
就在孔鸣五岁这一年,老爹又纳了相邻的东郡望族程氏之女为妾,后来又生下一子一女。
在历史上,群雄讨董后孔融坐镇北海发展势力,期间曾经被声势浩大的青州黄巾围攻,幸亏得到平原相刘备的救援,方才避免城池沦陷,生灵涂炭。
数年后雄霸河北的袁绍剑指青州,派遣长子袁谭督率大将颜良、张郃猛攻北海,孔融与之激战半年,最后仅以身免,妻儿家眷全部被俘。
悲催的孔鸣被俘后与母亲冯氏、以及其他兄弟姐妹全部惨死在袁谭刀下,孔融只身逃往许昌投奔天子,被汉献帝拜为少府,入朝为官。
过了几年,孔融又娶了一个姓蒋的女人为妻,并给孔融生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的孔融给这个幼子取名孔羡。
只是孔融不改“坑儿”本色,在孔羡九岁这一年,跟着父亲一起被斩首于市,留下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千古名言。
“做孔让梨的儿子是真踏马的惨,作为两世为人的灵魂,未来我可要保护好家眷!”
历史烟云在孔鸣脑海中稍纵即逝,伸出舌头舔舐了下干涸的嘴唇,在心底暗自立下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