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从1981年卫校开始> 第564章 15名硕士研究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4章 15名硕士研究生(1 / 2)

越中人民医院,大礼堂,热烈的掌声响起。

陈棋和兰丽娟穿着蓝黄色的医学硕士导师服,正式从海东医科大学校长李育涵手上接过副教授聘书,以及硕士生导师聘书。

“恭喜恭喜,恭喜两位,以后我们彻底成了一家人了,希望多多为海东医科大学做出贡献。”

陈棋和兰丽娟双手从李校长手里接过两份聘书,连连鞠躬:

“谢谢校长,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李校长笑得跟朵菊花似的:“来,一起拍个照。”

三人面向台下的,笑容怎么也止不住,掌声再次热烈响起,记者们则是卡察卡察拍个不停。

聘用两个副教授,这对省级媒体来说并不算什么大新闻,但对越中媒体来说,这可是越中当地第一次有职工被省级大学聘为副教授,而且还是夫妻双双聘任。

这个可就是大新闻了。

台下人民医院的职工们,看到自家院长这么牛逼,一个个鼓掌甭提有多热烈了。

人群当中,有15位年轻人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他们虽然也鼓着掌,眼睛中则更多的是好奇,以及少部分人眼中的犹豫和不安。

要知道这15个学生是已经选定了硕士专业,跟着导师开始学习了半年,然后突然被学校强制命令转专业,塞到越中人民医院这家地方医院来。

学生是听话的,学校说转专业就转了。

家里有关系的听说了要跟什么样的导师,心里有底,没有多大的抵触情绪。

可普通人家的孩子对学校外的消息是闭塞的,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有一种被学校给卖了的感觉,从情绪上转不过弯来。

聘请仪式结束后,在院长办公室旁边的小会议室里。

陈棋和兰丽娟看着对面坐着的一排学生,一个个都是大眼瞪小眼,气氛有点小小尴尬。

对于这15名硕士生来说,未来自家的导师也太过年轻了。

陈棋和兰丽娟同岁,过了年也才27岁,这个年龄段在大学里顶多就是博士在读,或者是个辅导员的角色,跟教授完全不搭介。

对面这15名学生去年本科毕业,随后考上硕士研究生,过完年也不过是22、23岁左右的年龄,比陈棋和兰丽娟也小不了几岁。

大家几乎就是同龄人,结果身份上却是天差地别,一方是导师,一方是学生,传统中的师徒关系。

这让15名学生在好奇之余,还有点隐隐不安。

被学校指定派到越中人民医院这家地方医院来学习,前途到底是好是坏,谁也不确定。

如果可以选择,估计这15人里面大多数都会选择省级医院的大教授大主任们。

李校长则是笑呵呵的,对他来说今天目的达到了,才不管这师生双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同学们,坐在你们眼前的两位,是你们未来3年的硕士生导师陈棋教授、兰丽娟教授,可能你们平时一心学习,对于外界的事情,尤其是国际医学界的事情了解不多。

在这里我向你们介绍一下,陈棋教授目前是国际ICPF和FSSH两大国际医学会的理事,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位双理事,这是非常厉害的,从国际学术地位来讲,在国内仅次于沪海市的吴勐超教授。

而兰丽娟教授同样巾帼不让须眉,她是幽门螺旋菌的发现者,首次提出了四联疗法,目前已经在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手上有一个中瑞合作课题,光是课题费就有200万美元。”

李校长这话音一落,对面的学生们一下子就惊呆了有木有,一下子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声议论了起来。

“哇,这两位教授这么牛逼呀。”

“是啊,我原来的导师只是国家消化病学会的委员,这位陈教授直接就是国际医学会理事。”

“兰教授也好厉害,一个人能发表5篇国际级论文,我听说我们海东医大这么多教授一篇论文都没在国际上发表过。”

“幽门螺旋菌课题我知道,我原来的导师也来越中参与过研究,原来兰教授还是负责人呀。”

“这你们不知道了吧,陈教授早几天还给一位米国富豪做过手术,为此还上过晚间7点档新闻呢。”

会议室不大,学生们尽管在议论的时候已经压低了声音,但大家坐在那儿还是能听得清清楚楚。

陈棋和兰丽娟相视一笑,毕竟被人崇拜、赞扬、肯定,这种自豪感可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李校长看到学生们的反响,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好歹这些学生都是他用强制命令转的专业,来到的越中。

如果镇不住这群学生仔,天知道他们会搞出什么事情来,要知道这可是1989年,大学生思想那是相当开放和自我。

于是笑呵呵的李校长又再次介绍了起来:

“陈棋教授,兰丽娟教授,我也给你们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位同学。

跟陈教授学习内镜专业的分别是滕雨芹、诸建伟、钟帅、胡川英、谢丹阳、杨一兵、余航、管泽龙、周雄、吴纪平,一共10位同学,三女七男。

跟兰教授学习消化内科专业的学生,分别是刘静、唐马成、雷敏、谢天运、金梦,一共是5位同学。

两位教授放心,这15位同学,都是88级硕士生当中最优秀的15位学生,不但学习刻苦,在政治觉悟上也绝对是可靠的,是可以被当作未来接班人培养的。”

李校长这话是比较有内涵的。

八十年代,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往国外跑,往往是孔雀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大学生,几乎只要有能力的全都跑了,这让无数有识之士,教育人士痛心疾首。

所以不少教授在挑选学生的时候,将个人天赋和能力摆在第二位,将政治可靠性摆在了第一,防的就是你学业有成,结果一走了之,国内反而在给国外培养人才。

当然人家喜欢跑到国外,还是待在国内是每个人的自由,毕竟国内的学术气氛和政治气氛都有点不对劲,不是人人都像陈棋这样逆天的。

就算陈棋逆天,这一路走来,也有好几次差点被逼着出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