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好一阵,笑声才渐渐停息,李大琪继续汇报工作。
他谈到了供销的采购一块,虽然目前市场逐渐开放,但是采购一块还是限制厂子发展的最大因素。
现在国家实施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一切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从这点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这样的改变要直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才会彻底产生转变,从而市场经济逐步占据主导,计划经济慢慢退出。
但在现在,因为计划经济的缘故导致厂子采购配额的极大不足,由于厂子的飞快发展和市场的巨大空缺导致生产商品供不应求,使得对各种面料、辅料的需求比最初增长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就成了难题。
目前厂子的采购除部分辅料是从香江发过来的外,其余的基本都是在沪海当地进行采购的,尤其是各种面料更是大头。
厂子里每天需要的各式面料数量极大,但配额中能满足的仅仅只是其中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面料都要通过计划外的价格进行采购,这种计划内和计划外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价格双规制”。
别小看这个计划内外,在采购成本上却有着巨大的不同。按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如果计划内是一元的采购价,那么在计划外的价格通常会达到三元甚至四元的高价,其中的成本差足足上升了三到四倍甚至更多。
就算这样,计划外的货源稳定性也无法百分之百确保,这还得看同纺织厂的关系好坏,甚至还需要一定的“公关”手段才能满足。
由于李大琪在纺织厂有些关系,所以直到现在还能勉强维持采购和生产的需求,可这样长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在目前市场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原料需求已经成了制约工厂发展的关键了。
李大琪的这个问题抛出后,大家一时间沉默了下来,顾杰绞尽脑汁想了想建议道:“羊城这边也有不少纺织厂,要不我通过羊城的关系问问,看看有没有可能采购到同样的面料。”
西红柿
“价格多少?能确保多少量的供应?”李大琪追问道。
顾杰苦笑道:“这个我现在可说不准,你得先把需求面料具体数据给我,最好有样品,然后我找人去谈,可不管怎么说,货源是肯定有的,但究竟能解决多少我现在可没办法回答你。”
“这……行吧,有总比没有的好,我晚点就给厂里打电话,让他们先发样品过来,如果可以的话再让采购员亲自来一趟。”李大琪如此说道。
这时候,在一旁记录的林燕似乎欲言又止,最终却又没说话。
众人一时间都向林燕看来,大家带着微笑鼓励林燕。
宋援朝留意到了林燕的表情,不过她不说宋援朝也没问,随后把目光转到了秦正国那边开口问道:“正国,香江那边的出口贸易我上次让你打听的你打听了怎么样?”
“已经有眉目了,我前些天联系了几家贸易行,他们手上有不少出口订单,产品需求什么我已经让人传真给大琪了,大琪你那边样品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李大琪想了想道:“来羊城前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因为样品制作需要重排样板再加上面料的需求和目前我们使用的有些差别,所以没这么快,算算时间还需要几天吧。”
听他们这么说,宋援朝把话接了过去:“沪海的厂子除了国内的生意外我和大琪讨论过出口的可行性,所以接下来出口环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以沪海工厂的体制和规模,自行出口不切实际,就连羊城每年春秋两季的商品交易会大门都进不去,所以这件事还得正国那边多想想办法,正国在香江有着先天便利,香江是自由贸易港,进出口方便的很,除去香江本地的老贸易行外,正国你必须尽量寻找合适的海外客商,如果能直接从香江公司拿到订单再交给内地的话,那么从整个环节来看都在自己手中了。”
“明白了,这件事我回去就办,先让香江的贸易行吃点肉,等自己有了直接客商就能跳开他们了。”秦正国聪明的很,几句话就彻底明白了宋援朝的意思。
接着,宋援朝把目光回转到李大琪身上:“出口不仅是新的市场方向,更是未来的主要方向。此外,重要的还有两点。第一点当然是出口创汇,如果我们厂子有稳定的出口创汇能力,对于厂子自身发展和政府方面的扶持政策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