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倒是可以拨点给他们。不过这人嘛,怕是不太好安排。”别说皇帝舍不得把朝中大儒下放到边关去,怕是这朝中有学问的大儒也不愿意到边关那个地方的书院去当一个小小的夫子。
同样是当夫子,在上京当和在边关当那能一样吗?
陈柏明也知道这个事情为难,也知道朝中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好的人才天子定然是舍不得放走,下放到边关去当一个小小的先生那就是大材小用了,但是学问不好的人他们也不好意思送到安阳去给纪原。而且就算是他们想把人送过去,也不见得对方就愿意去了。
所以一想,这个事情还真的有点难办了。
陈柏明想了想就跟天子建议道:“不如明日到早朝上去问问,看看是否有人愿意去的?”
皇帝点了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的早朝上皇帝拿了这件事出来说,下面并没有任何站出来的官员,陈泓泽对此并无任何意外,或许该说早就在意料之中了。
自从赵氏夫夫离京之后,京中关于赵氏夫夫的消息就少了,朝中的官员们都没想到再一次在朝堂上听到纪大人三个字,是从皇帝的口中听到的,而且一来就是问皇帝要钱和要人。他们在上京当官当得好好的,怎么可能跑安阳那个小地方当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了,而且还是什么县学当个小小的先生,纪原怕不是疯了吧?这是不少人心中的想法。
见底下的官员们没有人站出来说话,陈泓泽的心里说不出的有点小失望,当初他把赵长明调去边关,赵长明可没有半句推脱,而纪原更是自己请旨去的。相比而言,朝中这些官员就跟他的赵元帅和纪大人差得太远了。
这就不难怪天子心中的天平会倾向于赵氏夫夫了。
下了朝后陈泓泽对身边的太监公公吩咐道:“让吏部尚书到御书房来见朕。”
“喏。”太监公公领了命去请吏部尚书。
正准备跟同僚走的吏部尚书见到来传皇帝旨意的公公,跟同僚们告了一声,让同僚们先行出宫,他就跟着来找他的公公去见天子去了。
站在御书房里的吏部尚书并不意外天子找他来是说给纪大人调几个人去用的事。但是这个事也着实难办,不说朝中的大儒,就是国子监和四门学那些地方,甚至是上京城里开办得好的书院里头的先生,都肯定不愿意到一个小小的安阳城去当教书先生的,读书人那是什么狗脾气,他这个吏部尚书也是领教过的,
吏部尚书想了想,就说道:“陛下,臣这里有个主意,陛下您听听行行不行。”
“说。”皇帝倒是想听听吏部尚书有什么好主意了。
吏部尚书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不如咱们从此次恩科录取的人里面选几个学问好的寒门子弟出来,把人调到安阳去给纪大人用。若是那边的事情没那么忙,纪大人也可以把人安排到县学去给学子们讲讲学。这样一来,咱们这边调去的人就相当于是给纪大人安排的人手,并不单单是当教书先生,这样说出去也好听一点,愿意去的人也会多一些。”
一个是教书先生,一个是纪总督身边办事的人,哪一个好听哪一个不好听,是人都知道怎么选了。而且一个教书先生教到头也就是当一个山长,但是在纪总督的手下做事,做得好那是能升官的,身份和地位就不一样了。
而吏部尚书之所以选寒门之弟,则还是因为寒门之弟出头的机会少,给他们一点机会,就会有人愿意抓住。
“行,你把挑选出来的名单拿过来给朕瞧瞧,朕亲自见见他们。”陈泓泽一听就明白吏部尚书的用意了,不过这个挑选出来的人是要送去千里之外给他的纪大人的,这个人他还是得亲自把把关才能把人送去。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天子对纪大人是真的好了。
“喏,臣这就去安排。”见天子同意了,吏部尚书就从御书房里出来,从宫里出去了。
***
转眼他们一家人到了安阳已有一个月余了。
纪原的这个安阳关都护府总督也当了一个月了,这个月来他做了不少的事。
一个是制定了行商守则二十一条,从商品交易到商品质量的各个方面定制了详细的条例条规,极大限度的规范了市场和行业。这个规定从安阳城下放到了他管辖的区域下面所有的城镇,这个行商守则二十一条不仅对他们大陈的商人适用,同样也用来约束大燕来的商人与牧民,使得双方的合作更为规范和有法可依、有律可循。
在行商守则二十一条出来后,大陈的商人小贩和燕人之间的矛盾减少了许多,城中打架斗殴的事情也相对应的下降了。不过这一点不排除是因为城中有巡视的士兵见到有闹事的人就抓起来,抓了几大批的人关进牢里之后,外面的人就都老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