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洋彼岸的威胁暂时消失了,大家并没有松劲,反而更加日以继夜的奋斗。
这才几年呐,手拉手叫老大哥,转头老大哥就跟美国联手了,再转头,两家又打起来了,再转头,两家表面和好,背地里掏枪。
现在就算是最存有幻想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指望别人替自己撑腰,纯属脑子进沙。
谁知道哪天就被打包当成礼物送给新欢,博小娘子一笑了。
科研组除了解决核物理问题外,还要提交数据给相关的力学研究组和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地里的掩体、还有固定原/子/弹的铁塔,到底需要达到什么参数,是几大部门都在忙的事情。
就连钱倩这个主要工作是计算数据的人,都开始参与每一场实验工作。
她会如此被青睐,是因为前几次她参加的实验都失败了,而在场的其他人分析来分析去,只找到了结果,但是想不明白到底是哪一步出的错。
本来只是负责在现场记录数据的钱倩却说出她看见的,研究员某些不经意地操作,可能与现在的结果有关。
刚开始大家半信半疑,直到照她说的操作手法又做了一遍,得出一模一样的结果,大家才深为叹服。
第一次都以为她是撞大运,第二次第三次,次次都说准。
她不仅能说出操作上的问题,甚至有时候能指出什么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什么工艺问题导致的。
如果是在物资丰沛的年代,架上一圈摄像机,360度无死角,拍完回来慢慢看,一个人看不清,还能放大了,大家一起看。
无奈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么一台可怜巴巴的摄像机。
拍出来的东西是黑白的,也不够高清,拍摄带的数量还是有限的,只能捡重要的拍。
于是,钱倩被安排去所有的实验现场。
冷、热、风沙,是无论经过多少次也没办法习惯的事情。
刚才一阵风沙过来,吹了钱倩一头一脸,嘴里都是沙:“呸呸呸,等咱有了钱!到处装满摄像头,连显微的都给配十台!再也不用吃沙子。”
一位研究员笑道:“那还要再建两个大房子,一个放没用过的,一个放录好的。”
“以后的录像机,哪能再用这么大的带子,巴掌大的一块,就能录好多天的,而且录完就能放,放了不满意还能删!删完就能马上重录。”
大家都笑钱倩在做梦。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真了呢?咱们的计算机不就越做越小,哼哼,年轻人,胆子要放大一点,目光要放长远一点。”钱倩做个鬼脸,拿着小本本跑到一边去了。
·
·
冬天过去了,春天到了,接着又是夏天,基地接到一个好消息。
404基地的大神靠手工操纵球面机床,已经把需要的铀球削出来。据说他用钢球练了八个多月,最后削完那三刀后,人都虚脱无力。
带来消息的人补充道:“哦,他还说,之所以能削成,是因为看到有容错空间,稍微安心了一点,心理压力没这么大。”
在场的人都望向钱倩,笑道:“原来还有你的功劳。”
他们都知道,三方同时做题,只有钱倩给了容错空间。
钱倩坐在位子上转着笔:“看我干嘛,我那叫容错空间?那点数差,反正我这视力是看不见的,人家随便客气客气,不要当真。”
第一次核爆选择的是塔爆,总重76吨的钢管已经从外面运进来。
它们都是经过重重检验才出厂的,进入罗布泊之后,又被全部检查了好几遍。
建铁塔本来跟钱倩一点关系也没有,那是工程兵的事。
但她却要求参与检查,大家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她摸遍了8467个零部件,对每一个零件的材质和数据了如指掌,然后在意识空间里搭建模型。
现在国内虽然可以自己建飞机,但是毕竟不是自主研发,所以并没有风洞实验室。
第一个风洞实验室在二十世纪才出现。
罗布泊的风能把汽油桶给卷上天,谁知道这些材料能不能扛得住。
要是塔建好了,原/子/弹架上去了。
同志们吃着火锅唱着歌,坐等原/子/弹飞,结果时空乱流违背历史硬是送来一阵狂风,把塔给吹倒了,这算哪一出。
钱倩在意识空间里反复进行风洞试验,她把自从人类有风力记录以来,最大的风力级数做为试验参数。
然后,她发现,就算风力再放大五级,那些钢材的强韧度也能顶得住。
这已经远远超过正常铁塔的需要,每一个铸件,都用了最好的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