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历代王朝更迭> 第106章昭宣中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昭宣中兴(3 / 4)

胶东相王成就在“考绩”中被认为安抚了大量流民,“治有异等”,因此得到了明诏褒奖,被宣帝提升其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而此前被贬的一代名臣黄霸,在出任颍川太守的八年里,励精图治,使得郡中大治。考核结果出来,宣帝遂下诏称扬,并给予“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的额外奖赏。他们的职务尽管没有升迁,但是因为政绩得到肯定,自然会更加励精图治,以报浩荡皇恩。

与此同时,皇帝此举,还可以让他们成为为官者效仿的榜样,可以刺激了政风吏治的改善,其意义之长远远远高于一般人所能预见。这些循吏或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所居民富,所去被恩”,故而得到当世之人的一致好评。

“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人们将对于各处廉洁又能的官吏的好印象,都转化成为对于宣帝的崇敬和支持,一时之间,刘询的伟大形象,直追汉武帝。

从汉宣帝对吏治的改革良臣的奖赏可看出其的确是个勤政爱民,拥有着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是,仁政之君也有铁血的一面。

及至霍家被诛、宣帝当政,刘询便开始在刑罚上进行改革,强调严刑峻法,着手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都相继被诛杀。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汉宣帝时,作用非凡,就连他也因为贪污而被告发。刘询震怒,田延年有功,并且一直被刘询引为重臣。这次他犯罪,正值宣帝改革刑罚之际,万万不能够因他一人而耽误了国家大事,虽然朝中大臣多为他说情,认为“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但刘询最终没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诣廷尉”受审,拟以重罚于田延年,田延年无奈之下畏罪自杀。

刘询不仅以执法严明著称,还以为政宽简闻名。他认为,对待官员的贪赃枉法行为,必须要施以严惩,然而对于平民百姓的治理,则需要一些善于明断同时又有宽大胸怀的官员,他们在定罪量刑之时,往往可以在怀着同情心的情况下,让百姓切实地得到利益。因此,宣帝在任用地方官吏时,除启用了一些精明能干的能吏去严厉镇压不法豪强外,大多数则是任用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从而改变了吏治苛严和破坏的现象,社会矛盾也得到了极大的缓和,政治局面亦得以稳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