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长大的南城冬天不算冷,三四斤重的棉被也够用。但阳城这边偏北,冬天有那么几天是会下雪的,知青点的老一辈说棉被起码得六七斤重才行。
这年头布料难买,棉絮更加难买,供销社每回有棉絮量也不多,直接被有关系的提前买了,普通人很难买到。哪怕是冒险去那价钱贵点不要票的地方也很难买到足量的棉絮,得看运气。
大家下乡那会,要么直接把家里自己用的棉被一起带过来,要么就等冬天家里再寄过来,新的也好旧的也好起码天冷了能盖保暖。
张雯是等家里寄过来,另外一个知青是来的时候已经顺带把棉被背过来了,沈冬雅则两样都没有。
以前冬天她都是和姐姐盖一床棉被的,家里没有多的棉被,也不可能把那床棉被给她,这样子冬天姐姐也没有棉被盖。
沈冬雅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件事了,买棉絮得很多钱不说,还买不到。她打算最近休息的时候去县城里那个地方多看下,说不定运气好能碰上。
家里的话,她还在纠结要不要写信回去让帮忙买棉絮。
最怕的还是爹娘回信说没办法买或者不愿意帮,那种期待后又摔进谷底的失落沈冬雅不想再体会。她觉得现在自己和家里这样的相处模式就挺好的。
张雯知道沈冬雅的难处,拉着她的手热心说:“哎冬雅你不要担心,总会有办法的,下次写信我也让我爹娘帮忙问下。”
赵宇听说后也说:“冬雅你先看看能不能买到,不能的话再和队里说下,每年都有人换新棉被,咱问问看能不能买到旧棉被。”
一般来说,哪怕是旧棉被很多人都会留着家里备用,冬天垫在床上也是好的。但如果出的钱多的话,也能买到一床。
同样的这个也得看运气,毕竟村里人钱都是恨不得掰成五份来花,打床新棉被要么就是要娶儿媳妇了,要么是旧棉被真不能用了,还有就是真的有点钱的。
沈冬雅领了他的好意。接下来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去县城里问问,陆续从不同人手上买了点棉絮,花了不少钱,攒了攒也就两斤的棉絮,远远还不够。
南城沈家四口入冬后回了趟乡下,也就是沈国志的老家,他爹早年死了,他娘都在村里跟大哥住。当年算沈国志有能力,靠着技术考进进了钢铁厂,连带着把媳妇的户口也迁到城里去,一家都吃商品粮。
但养爹娘的责任不可推卸,每年每月他都会寄五块钱回来给老人家吃穿用,钱主要是沈大哥一家在管。
因此就算这些年两家不怎么来往,他们回来沈大哥也是热情招待着。
沈奶奶最喜欢大儿子,当然给钱的小儿子久不见也喜欢,高兴得很。
拉着沈子平这个乖孙子聊了半天,什么吃得真好壮壮的;沈珍雅这个孙女嘴甜甜的总能哄得她高兴,沈老太也喜欢。
半点没问冬雅的事。
刘秀就被沈大嫂拉着说了半天话,她笑着听着,心底却是不耐烦。
回家路上忍不住唠叨:“孩子他爹,你说大嫂真是什么事都敢说,还想让我帮忙买棉絮要打给大风娶媳妇用。这棉絮难买就算了,她也没给钱,我告诉你这事就是你大哥来说也没用。”
大风是沈家大房的儿子,今年二十了。
沈国志闷声不吭,装死。
刘秀就知道这男人又是这样,每回有关沈家大哥的事就装傻,那家人成天就想着占便宜,回头沈大哥再上门一说沈国志说不得就点头答应了。
沈珍雅点头表示赞同:“对啊爹,给大风哥买棉被那是瞎忙活,有那钱还不如给冬雅打床棉被寄过去呢。听说那边冬天比咱这边冷,冬雅也还没棉被呢。”
比起给大风哥打床棉被,她宁愿家里这钱花在冬雅身上,亲妹妹和堂哥还是有区别的。
沈子平不说话,他装傻,大人的事他不掺和。
刘秀被这么提醒,也想起来了,她看向沈国志说:“对啊孩子他爹,冬雅下乡前咱不是商量好说等入冬给她打床棉被吗?”
这事要不是珍珍刚说她还真就忘了。要是给冬雅打了床棉被,也就没钱帮大风打棉被了。说不定给冬雅打床棉被都难,毕竟棉絮难买。
沈国志听完闺女和媳妇的话有点尴尬,好在他脸黑也看不出来。他还真给忘了当初说要给冬雅打棉被的事,这会咳了声说:“那肯定是先给冬雅打床棉被,她那边过冬也不容易。”
[滴滴滴,检测到母亲刘秀爱意值+2%,父亲沈国志爱意值+1%,发放任务工具两斤半棉絮。]
回到家里轮到刘秀睡不着了,打床棉被说得容易,被单得买布料,再便宜的布料也得布票,等她明天家里翻下有没有没用的被套吧。棉絮才是最难的,珍珍说那边比这里冷,三四斤估计不够,起码得六斤。
天,六斤棉絮去哪买。
越想越头大,买棉絮打这床被子起码得花个二十来块,要是和人换棉絮换得贵了,可能得三十多块,又是一笔大开销。
但是如果不买,说不定这笔钱就得花到沈家大房去。
刘秀想着还是明天得去打听下。她烦躁地转了个身,床板咯吱地响。
沈子平睡在小床铺打着呼噜,不受影响。
倒是沈国志没睡,听到声响就猜到孩子他娘烦着打棉被的事,他压低着声音开口说:“孩子他娘,你别急先睡吧,我明天问问工友有没有有门路的。”
“好。”刘秀没拒绝,沈国志要帮忙她自然没意见。这么多年两人就是这么相处的,她如果事事都扛,男人只会越来越不管家当个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