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一小坐在长凳上,尽情开吃。
不到半个时辰玉米就卖完了,后头还有不少人在排队。
晏宁便道:“今天的玉米卖完了,大家还想买的可以到庆阳茶楼,那里也有得卖……”
有人问:“庆阳茶楼今日也开门了?”
晏宁笑说:“是啊,大家上庆阳茶楼去不光能坐下来吃玉米,还能喝喝茶解渴,点个小菜喝上一壶哩,比在我这儿晒着大太阳排队不舒服多了吗?”
众人一听当即觉得很有道理,果断掉头就往庆阳茶楼去了。
“你这还给别人拉生意呢?”钱三揶揄说。
“哈哈,冯掌柜的玉米和鸭子都是从我这儿买的,我当然得帮他拉些客人过去嘛。”晏宁笑。
收拾好摊子,午饭休憩的时间也过去了,他吩咐吴文两人去官府找何典史办暂住证。
为了清查陎州城内现有的流民具体人数,知府大人接连颁布了好几条关于常驻流民的居住管理条例。
张经事这些天都在城南给流民登记,只有做了登记的才能去官府找何典史办理暂住证,有了暂住证就相当于有了身份证明,后头才会给发粮食。
身份证明这东西对没有户籍的流民而言重要性可想而知,晏宁让吴文几人今明两日轮流进城来办。
“对了大哥。”晏宁从厨房里提了一篮玉米给他:“这些玉米你拿回府里,晚上煮给钦差大人和知府大人吃。”
“成。”钱三接过来,忽然又问:“你咋不自己送去?”奇怪,这小子平时不是最喜欢向他家大人献殷勤了吗。
“咳……我作坊还有活要忙,不知何时才有空过去,所以还是你带吧,不能耽误大人用晚饭不是。”晏宁不敢说,因为他今天酒醒后想起昨天发的酒疯觉得很丢人,暂时没脸见董大人。
午饭简单对付一顿,晏宁就去作坊忙活了。
作坊内的整体布局已经清晰明朗,从院门一进去,靠着墙角那块是材料堆放处,造纸用的竹子和木材都放在这里,紧挨着这里的就是削竹屑或木屑的地方,对面则是浸泡区。浸泡区架了几个大木架,可以在人多时将浸泡竹屑的木桶放到货架上节省空间。
再往里十来米是舂捣区,舂捣区紧挨着灶炉房,捣烂的竹屑经过漂洗就能倒进锅里煮了。
竹屑煮好之后,后侧就是打槽抄纸的地方。抄好的纸张再送到后院宽敞的地方进行晾晒、揭纸。
晏宁思索片刻,问道:“照你估计的话,要请多少劳工合适?”
金山道:“十五人左右。浸泡区包括削竹屑的要四五个人,舂捣区要七八人左右,打槽包括蒸煮、抄纸起码也得要七八人,晒纸就相对容易些,两三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