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笑着说:“谢谢大小姐和冒兄,就算我自己读不出来,等冒兄出来做官了,我给冒兄做个师爷也挺好。”
几个人说说笑笑,冒襄已两壶酒下肚了,冒襄姐姐劝道:“好兄弟,我知道你酒量好,我们晚上再喝。再说了,没两天就要开考了,酒也悠着点。”
于是停酒摆饭,饭后冒襄姐姐安置他们到住处暂歇。
陆家是个三进的中等宅院,第一进接待访客,第二进是起居和陆帮杰的书房,第三进内宅才是一家人的卧房。冒襄姐姐把他们二人安排在第三进靠西的一个单独小院,三间房,二人一人一间,中间算是会客间。又安排身边的一个丫鬟名叫翠香的,专门服侍二人。
晚饭后,冒襄姐姐也没多和他们过多聊天,知道他们在路上走了10来天,够累了,加上过两天二人就要进场考试,需要好好休息,于是让他们二人早早回房去了。
冒襄晚上又喝了酒,心里兴奋,没什么睡意,端着翠香新沏的一杯热茶来到王逸的房间聊天。冒襄坐在椅子上,喝了口热茶说道:“火生,今天听了五斗米教的事,又想想那天颠道人说的流民的情形,在外面我不愿多说,怕言多必失,但心里一直放不下。”
王逸道:“冒兄有些什么想法?”
冒襄道:“东南几郡一向是我朝赋税重地,如今流民四散,积弊多年,朝廷再不想办法解决,迟早会有心腹大患。”
王逸点点头,没有说话。
冒襄接着道:“流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了然师傅说过,东南几郡土地肥沃,那些豪门勋戚大肆兼并土地,他们的土地赋税极低,甚至不交赋税,于是乎大量的赋税转加在平民百姓头上,收成的一半以上要交赋税,还有各种杂役、摊派,真是家无余粮。一遇到事情或者灾情,只有借贷或者卖地。那些豪门大族,官府不敢得罪,于是很多百姓宁愿把土地献给豪门,然后再租地耕种,即使交一半的地租,好在有豪门庇护,没有其它摊派,就胜过自己耕种自己的土地。于是这些土地的赋税又转到其他平民的地上。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平民土地越少,负担越重,国家税负也越少,流民也越多。”
王逸问道:“冒兄觉得该如何呢?”
冒襄一拍椅子扶手,说道:“均赋。朝廷应当对所有土地征收赋税,把各种杂役、摊派也均摊到土地上,豪门不得例外,这样豪门大户再不会肆无忌惮地大肆兼并土地,普通百姓负担自然降低,国家赋税也能保障。耕种的负担轻了,流民自然不愿离乡背井,即使没地,也愿在家乡租地耕种了。”
王逸频频点头,又摇头说道:“王公贵戚的土地不交税,从我朝一开始就是如此。江南的金陵王是唯一的亲王,开始封地不过50万亩,如今至少有4-5百万亩了,都不交税。还有那些郡王、勋爵,名下的土地也不交税。如今要均赋,谈何容易,谁能做的到,谁又敢去做?”
冒襄站起身,缓缓踱步,道:“事情总要有人去做。首先要有人敢于开口,不怕得罪豪门gāo • guān。第二,事情一定要说透,要让皇上和勋戚、百官看清大势,积弊不除,国家危矣。第三,一旦决定施行,必须雷厉风行,以绝死之心,不畏险阻,不考虑个人得失、家族利益,求天下长治久安,成就万世功业。”
王逸抬着头望着冒襄,道:“冒兄,我从未想到你有如此的志向和雄心,也没想到你能有如此的远见。”
冒襄来回踱着步,低头说道:“其实我和你在了然师傅那里,听到当今许多的弊端和不公,又看过他让你读的那些书,我就觉得我们读书考功名,就为了做官,光宗耀祖吗?从弘治朝开始,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才能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做官,改变过去只有高门豪族世袭居官的制度,我们就应该按照圣贤道理,辅助君王治理天下,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王逸道:“冒兄的志向让我十分感佩,但是做起来困难重重、凶险万分啊。前车之鉴就是弘治朝的五公之乱,就为了废除高门豪族子弟世袭居官制度,改为不分门第,科举取士,当时的五位开国国公联手作乱,连弘治皇帝都因此殉难。要不是当今皇上一举平乱,还不知道如今天下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冒襄叹了口气,坐下说道:“是啊,其实要想施行均赋,最难的还是当今的皇帝真正下得了决心。”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慢慢放下杯子后说道:“但如今情势已大不相同,这十几年来,通过平定五公之乱,世袭豪门势力大不如前,开科取士,让如今朝廷里有大批的寒门官员。只要皇上下定决心,稳妥推行,循序渐进,即使豪门贵族反对,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这时,门外响起了翠香娇滴滴的声音:“二位公子,夜深了,奴婢们服侍公子洗漱歇息吧。”
冒襄自嘲地对王逸笑道:“看看,喝了点酒就说醉话了,连个举人还没考上,屁官都不是,就开始议论军国大事了。”
王逸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立大志,才能干大事,王逸愿与冒兄一起,完成大业,得遂心愿。”
冒襄起身笑道:“好吧,我们就先从洗脚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