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狼烟晚明> 一百六十一章 古寨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六十一章 古寨堡(3 / 4)

这个办法获得朝廷众臣的交口称赞:甘肃乃久旱无雨的苦寒之地,黄沙漫天土地贫瘠,这分明是惠民之举啊!于是提案轻而易举地获准了。这几年,甘肃镇虽然奏报接连遭遇到了遍及大部分地区的严重旱情,三年下来朝廷累计也只拨了五十几万两,便安然度过了,较以往省了两倍不止。

可为什么闫指挥的军报里竟提到,当地人说本地多年来这个季节一直下雨,还利农桑呢?!

其实谁也不会真的相信事情就是百分百像席俊宇所说的那样,如果做如此之想,未免也太小看朝廷对自己这帮官员的了解了。不止圣上的巡边御史,户部也曾派员,真的查过甘肃镇的粮仓,报回来的结论都是“仓粮确系实贮”,由不得你不信。为此,圣天子还特意赏了席俊宇嫡子一个锦衣卫镇抚使的荣衔呢。

几骑快马风驰电掣地驰出京师,一路向西,直奔甘肃镇。这是李世忠公公派出的东厂爪牙。

还剩下半口气的秦太平悬在半空中已经晃悠大半天了。

秦太平是甘州右卫古寨堡(今甘肃临泽县)辅兵队的一个小头目,古寨堡的老大是百户魏大刀。常言道人如其名,但如果你看到魏百户,绝不会联想到什么威武雄壮的大刀,而是会觉得眼前就是个大肉球——像周围靖安、平虏、板桥、柳树……等各堡的其他百户们一样,魏百户的武职是袭的,这帮名列堂堂大明兵册上的军官,别看名字一个个咋咋呼呼地很能唬人,两三代以前就都变成中小地主了。

亦集乃附近的土尔扈特部是瓦剌的一支。在大明眼里,边墙外边统统是蒙古鞑子,他们自己并不这样看。比如瓦剌人,通常自称为卫拉特(瓦剌的另一种发音)人而非蒙古人——蒙古同胞在广义上把自己分成两大部分:草原之子和森林之子,瓦剌在卫拉特语里的意思是森林。狭义上还有各个部落。早年间被成祖揍怕了,于是朝贡请封。漠北诸部里,只有瓦剌可以在大明求得弓刀火铳等军事物资,虽然数量少得可怜,也是一种明显的优待。到了也先和英宗这一代双方交恶,打了几次大仗:正统三年亦集乃之战、正统六年丰州之战、正统九年以克列苏之战,还有最著名的那场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可能是酒量好口才也好,英宗被俘后竟和也先喝成了哥们,然后就被送回了大明!再然后,南宫复辟,成为历史上当了两次皇帝的奇人*。没多久,两家的关系又和好了——其实就算交恶时,大多数战事也不是沿着这里的边墙打的,所以,陕西行都司、甘肃镇数不胜数的堡垒,只存在于大明兵部的舆图上,事实上,它们早已不再具有军事上的意义。秦太平的爹给他取了这么个名字,分明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前几天的那场大雨倒没出什么岔子。明明天已经放晴了,秦太平便把圈里快憋疯了的羊子们放出来吃草透气。没想到突然间乌云密布,一声突如其来的炸雷让羊群受惊四散奔逃,秦太平只好领着手下人四处去找。暴雨不终朝,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还是有一只再也回不来了——那羊跑得太远,等秦太平寻过来,已经被沙河驿的兵卒们架在火堆上吃得只剩大半个架子了。

深一脚浅一脚摸回来已经是半夜,然后第二天一大早秦太平就被闻讯大怒的魏大刀叫人吊了起来打。

没挨几下,有人跑来跟魏老爷说了些什么,魏老爷一怔,然后再也不管秦太平,撒腿一溜烟不见了。若不是亲眼所见,秦太平死都不信这个肉球能跑恁快!随即,魏老爷一家套了车,急忙忙地向西北高台所的方向驶去,把所有半人半鬼的军户辅兵们都扔下了。

辅兵们巴望着,见魏老爷的车队走得已经看不见了,有人便想把秦太平解下来。可就在这时外面一阵大乱,到处是哭叫声喊杀声,众人一下子炸了窝四散奔逃,再没人管他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JJ X
.
J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