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事项,先前她哥哥白束早也嘱咐过很多遍了,可顾归尘还是听得很认真,边听边用纸笔记录。
白芍告辞后,整座宅子内,一时又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拈起墨迹未干的宣纸,对着屋外洒进的阳光晾干,眼神却飘远了:
顾霖铃的药吃了很多年了,自他拜入顾氏起,就一直在吃药。
不过以前,大氏族中的修者重养生,表现到日常生活中来,就是一不可多碰凡间食物,二是天天得吃药膳。
比如曾经,在顾氏地位尊贵的老太君,也就是家主的生母,她身体并无什么沉疴旧疾,却年年岁岁吃药膳花出去的灵石如流水一样。
只因烹制药膳用的灵材都十分昂贵,她每晚要用的一例药汤,其材料之珍贵,可抵上寻常小氏族所有族人一整年的全部花销了。
顾归尘从前以为,他九姐姐常年吃的药,性质和老太君用的药膳是差不多的,吃了是锦上添花,不吃也无甚大碍。
现在他才明白并非如此,顾霖铃吃药原来是为了止痛和续命。
可他来到顾家后,粗算也三、四十年了,竟从没人和他说起过此事,更没人告知过他,顾霖铃身上的伤病,到底是如何留下的。
他也曾忐忑中问过顾十三,也就是顾西游,结果向来说话无遮拦的十三,此刻竟语焉不详: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你没必要知道得太清楚。”
说着又揉揉他的头,神情很和煦,“况且你年岁还小呢,无须为这等事忧心,好好习剑吧。”
彼时,顾归尘感到失落,却没法反驳什么:
在他自己看来,他年岁完全不小了,绝对可以开始尝试承担家中事务了。
但在他一众兄长姊妹眼里,他确实还太小了,而寿数普遍很长的大氏族中,最重要的一次成人礼是百岁时办的,不过百岁的年纪,在顾氏等同于一个孩子。
顾氏嫡脉最小的一辈,过去共有十八人,他拜入顾氏后成了第十九人,那年,除去在千年前氏族内乱中死于战场的顾七,以及早夭的十一、十二这对龙凤胎,其他人,哪怕年纪最幼的十七、十八,也就是霁风霁雪,入顾氏之门,也足有三百年了。
这么一比较,他的确只能算个孩子。
在他懵懵懂懂中进入这个家族前,另十八个人之间,早就发生了很多故事。
其中有三人,比如常年被十四、十三和十姐顾桐书挂在嘴边的顾七,他甚至未曾见过一面,对方就已离开人世了。
于是,剩下来的十五个人,心底都埋葬着一些共同回忆,或隐痛或欢乐……而这些共同回忆里,必然没有他的身影。
他是隐隐被隔绝在外的。
乃至没有人会特地给他讲述往事,因为大家都还拿照顾孩子的目光看待他,而每一段被埋葬的过去都是沉重且复杂的,秉持着长辈的爱护心态,没人会将之讲给孩子听。
就好像顾霖铃的病,在整个家族里,顾六,也就是顾哲音,当是对其病情最清楚的。
顾哲音为当世享有盛誉的医者之一,昔年顾氏所有人吃的药膳方子,都由他来调整改善,连老太君入口的方剂,也必须由他亲自过目拿捏。
何况他一向爱护兄弟姊妹,是个颇为护短的人,对顾霖铃的用药,从不会假他人之手,一定是亲自配药、亲手煎药。
即便是嫡系的十来人,天天要吃的某些辅助修行的丹丸,用量十分大,他也非要自己来炼。
他必然对顾霖铃身上旧伤的往事一清二楚。
而顾归尘踏入顾氏门庭后,当年最先熟悉起来的人就是顾六,初入顾氏的那段日子里,他常日待在顾哲音的药房里,很安静且乖巧地做些简单的活计,比如誊写药方、磨药粉、晒医书等等。
家里人也常说,顾哲音是十分偏爱他的,因他彼时一入门,就是满身濒死的病骨,可以说是顾哲音一手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后来,对待亲手救活的孩子,难免要比旁的弟弟妹妹们偏袒几分。
二人之间可谓十分亲厚……但即便如此,对于顾霖铃的旧伤,顾哲音也从未对他吐露过半个字。
导致他总会思索:若放到现在,六哥会愿意告诉我缘由吗?
但这问题其实不成立——而今,顾哲音已经过世。
因这一手救治过顾氏满门的人死去了,顾霖铃才需要托白家的人帮着治病配药。
也因为白氏的医修,完全不如顾哲音了解她的身体情况,在医术一途更比不上顾哲音的造诣,身体从来被调理得十分好、没显出过病容的顾霖铃,现今,有时竟会疼得脸色苍白、冷汗满身。
如此,他才终于知道了九姐常年吃药的真相。
作者有话要说:还是晚了半小时~
(*ˉ︶ˉ*)感谢在2020-04-0400:05:58~2020-04-0423:59: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云端有歌、越离白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