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潇的话,几乎所有的夏国人都是认同的,就连海外国家的人也是认同的。
现在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以英语为例子。
有不少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英语,一直学习到高中。
但是因为自己生长的环境,本来就不是英语环境。
再加上日常使用的不多,以考试为目的。
所以学习英语的效果,并不是有多好。
有些学生可能学了10多年的英语,也只是在考试的时候用一用,而且效果并不好,甚至还不及格。
等到自己工作的时候,就把自己10多年来辛辛苦苦的学习的英语全部都还给老师了。
连基本的对话都不会,更别说看英语电影或者阅读海外的科研类文章。
当然这并不是说学习英语不好。
而是说那一种花费10多年长时间学习的这种方式比较浪费人类宝贵的时间,毕竟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还是有限的。
不仅仅是英语,其他学科也同样如此。
花费了几十年的学习,不过是掌握了前人早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不是创新。
一个人的学习以及最后获得的成就,其实和生产产品一样。
一个学生学习前人已经知道的知识,再到自己创新可能都得三四十岁之后了。
同样,如果以手机为例子。
从手机壳到芯片,所有的东西都要从零开始研发,自己研发,自己生产,那么成本也会非常的高。
但如果只是研发核心科技,其他的东西从别的公司采购,那么就会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放在学习这边,如果一个人一出生或者是到达特定的年纪之后,就能够全面的掌握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创新,那么国家的创新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生物芯片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陈潇说得对!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少说也得十八,十九年,这么长的时间读书还没用,还得读硕士,博士,不然连参加招聘的资格都没有!”
“是啊,其实读书读那么久,很多知识都是用不上的。感觉就是想多设几个学科拉开分数,把人筛选出去而已。每个人的精力,天赋是有限的,这么搞很浪费一些人本身独特的天赋。”
“没办法,人太多了,不这么做,光靠几科,学历设定在大学的话,人也太多了。
可是一想到自己读书这么多年,哪怕到了大学本科都只是学习过去人的知识,就泄气。我们读那么多年的书本,到头来竟然还只是温习前人知识,没有什么创新。”
“如果真能直接学到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心思花在自己的特长上面。有研究能力的就去研究,没有的人也能胜任工作,那简直就是起飞了!”
“我坚决支持陈潇的做法!这个对于偏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学习这么多年,很多都是记忆性的东西,没什么用,还有很多都是用不上的,真是浪费青春。”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是痛苦的,前途是渺茫的,能直接灌输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一些人从不同的角度发出了自己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