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浦江东> 第73章 夜航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夜航船(3 / 4)

这部公交车之所以称为“巨龙”,是因为其超长的车身宛如一条巨龙。

在80年代,上海人几乎每天都要换2、3部公交车去上班。普通长度的公交乘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上下班高峰的乘客量。为了缓解“乘车难”问题,上海引进了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俗称“巨龙车”。只不过由于车身过长,转弯极为不便,所以当时的采用了铰链式的设计,便于转弯。

这种车,转弯时拦腰一折,车头能看到车尾。长长的车身,两节式的车厢,连接处的蓝色帆布折篷,是“巨龙车”最显著的特征。

上海市有一半以上的公交车都是这种“巨龙车”。按照路线的不同分成了各种颜色,并且连前脸都分开设计,还分别有汽车和电车等不同版本。

“巨龙车”十五米长的车厢内,最早设计有30多个座位。为了缓解拥挤的交通,车内最大限度留置空间,后来公交公司把两排座位改为一排,让出更多空间站乘客。再后来,索性把座位全拆掉,‘巨龙车’也就又有了一个别名:大篷车。”

与其他类型公交车不同的还有,这种“巨龙车”的前后门,各有一个售票员的座位。买票时两名售票员前后车厢分工负责,每次都是从中间转盘开始,一起分别向前向后。

因为乘客太多,车厢太挤,乘客买票时需要把钱一个传一个接力传递到售票员的手里。一般要乘上三四站路,售票员才能把车上所有人的票子买清楚。

虽然车厢设计与普通公交车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这爬行在马路上的条条色彩缤纷的“巨龙”给年幼时的王建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建东小时候叫“巨龙车”为香蕉车,当中那个位子叫香蕉位子。他现在还时常想起自己小时候坐这种公交车,每次都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