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狐狸!说话总是留一半,非要让我猜。”
在回程途中的二十几天里,赵新还和几位法国人进行了一次长谈,向他们请教了对于政体和宪法的看法。此举带来的结果就是被人好好上了一课,之后他几乎每天都去找那人请教,惹得他那位28岁的美丽夫人心里很不愉快。
这人,就是马奎斯.德.孔多塞。
说实话,解救拉瓦锡纯粹是出于方化对偶像的憧憬,另外赵新觉得此人实在死的太冤。而其他三位“拉神”则是在后世名气太大,北海镇要建立自己的学院,有了他们的坐镇,才能名副其实。
而就孔多塞来说,相比在微积分和博弈论上的成就,此人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写出了《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而且是在他生命中最后九个月的逃亡途中完成的。
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呢?那就是在此之前欧洲没有人会认为人类能够完全理解自然世界。也就是说,人类生来就有对各种知识感知和运用的能力,并会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规律性,乃至认识世界。而在此之前,能做到这一点的惟有上帝。
除此之外,历史上他还担任了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步宪法草案的总体起草工作,可见其能力绝对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不过本时空由于北海镇的出现,孔多塞辞掉了起草委员会的工作;因为罗伯斯庇尔在“圣殿塔事件”后公然提出,只有在和平到来之后才能用宪法治理国家,而内外战争状态下的政府只能是独裁政府。
在两人的交谈中,孔多塞向赵新大致讲述了自己对于历史哲学、宪法和教育的诸多看法,让赵新感觉受益匪浅。虽然对方是透过西方文化发展来概括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理论中也无法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意味,可赵新觉得对于一个从未了解过中国文化,也从未到过中国的人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难怪此人会成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孔多塞之所以来东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和焦循相互交流了东西方史观后,他对中国史观中以道德来判断是非标准、以人为历史推动力、和史学就是为了给活着的人服务这一功能产生了极大兴趣。
中国的史书通篇都是在告诉人应该如何。通过系统的总结经验教训,再加上道德说教,告诉后人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也就是趋吉避凶。
要知道西方史学的观点可不是这样。西方人研究历史上的那些成功典故不是为了效仿,而是要学会如何克服自身,获得内心的成功;研究悲剧典故的目的不是为了如何避免历史重演,而是要在命运带来悲剧时,能获得足够的勇气去承受。
赵新对历史哲学没研究,不过他觉得这两种思想的碰撞还真是挺有意思的。或许孔多塞在看到了北海镇,深入了解儒家文化后,会写出不一样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吧!
在交谈的过程中,孔多塞对北海镇提倡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此人在两年前就出版了一本名为《论准许妇女享有公民权》的小册子。
“赵先生,在我看来,要么人类的任何成员都没有任何真正的权利,要么他们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任何反对他人权利的人,无论他的宗教、肤色或性别如何,都会自动丧失自己的权利。”
如果说以上这些讨论还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问题,等孔多塞讲述了他那个在后世极为著名的投票悖论后,赵新的心里砰砰直跳,似乎发现了某种“秘密武器”。
要知道民主和效率注定是无法调和的矛盾,除非给民主方法和程序施加特定的限制条件,否则当出现两个以上的选择方案时,“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就有可能导致投票结果的不稳定和不唯一。
这也就是说,假设赵新是会议的议程控制人,为了让心目中的人当选或方案通过,他完全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做手脚,就能很容易的使其他候选人或方案全部落选,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嘘~~不能再说了......
1792年12月19日,北海镇的船队穿越了巽他海峡,终于回到了巴城。王远方带着自己的夫人,以及包括江阿生在内的巴城市政府的成员来到港口迎接。
赵新这还是第一次来巴城,虽然之前从来往的电报上得知巴城发生了不少改变,也看过邓飞带回去的视频资料,可亲眼目睹后的感受还是大不相同。
如今巴城港口的东西两侧已经修建了两座大型炮台,配备了两门D30122榴弹炮和十门75毫米岸防炮。目前的驻军除了从北海镇调来的一个陆战连外,还有从会安和本地招募的三个营,总兵力在1800人。
头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赵王”,已经担任市政府官员的江阿生等人无不战战兢兢。虽然赵新说话很和蔼,也没什么架子,可有些人还是忍不住要跪下磕头。
在港口迎接的人群里,赵新还看见了何喜文。之前他已经通过王远方发来的电报得知,何喜文在辜礼欢的帮助下,已经成功的拿到了那两块土地。于是当赵新走到何喜文的跟前时,拍着对方的肩膀说了不少赞许的话,何喜文兴奋的骨头都酥了。
当四位“拉神”和孔多塞带着家眷和仆人下船后,一直躲在客舱里的伊丽莎白夫人这才带着三个孩子出现在了雷神号的甲板上,随后在一个排的北海军护送下,前往城内的旧总督府。
邓飞和德吉涅已经跟伊丽莎白夫人沟通过了,在船队回到北海镇之前,一切小心为上,尽量不惹人注目。要知道巴城这里虽然华人是主流,可来此经商的欧洲商人也有不少,最要紧的就是防备英国人的耳目。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