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了解了北平两大财源之后,突然又好奇起来。
“先生,北平地广人稀,土地也不错,当初咱在燕山里外都看了,能种田,也能产庄稼。现在北平粮食产量如何?能不能够吃?有没有存粮?”
到底是老农本色,朱元璋还是很关心粮食。
张希孟听到这话,忍不住叹了口气。
“主公,本来这事臣想以后说的,北平的粮食没有那么容易讲清楚……既然主公问了,咱们就一边去行营,一边再慢慢说吧!”
老朱微微皱眉头,说别的事情他或许不懂,尤其是工商,老朱愿意当学生,仔细聆听,可种田的事情,居然他也弄不清楚?
你小瞧谁呢?
朱元璋果断追问,张希孟也只能把自己研究的心得,告诉朱元璋……这一次他在北平,讲学时间格外长,并且没有回应天的打算,其实就是在研究这些问题。
农业,畜牧业,算是重中之重。
毕竟不管干什么,都要吃饭。而且农业和畜牧业也给工商提供了原料,不解决这个基础,发展工商就是一句笑话。
可是真正当张希孟开始研究起来,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事情麻烦了,根本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甚至他对北方军户制最终走向崩溃,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首先说一点,长城一线,是能够屯垦种田的,这条线基本和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显然这不是主持修长城的人是穿越者,也不是凑巧蒙上了,而是这条线分割了农耕和游牧的界限。
降水多,就能种田,降水不够,就只能放牧了。
不过能种归能种,但是由于卡在这条线上,更容易遇到旱灾,一旦哪一年降水不够,北方必定遭灾。
春秋换季的时候,还有沙尘天,另外草原上还时常飞过来蝗虫。
总体而言,长城一线,农耕条件远不如江南福地,粮食产量也要少很多。
有些江南的良田,一季能收一石五,一年两季,能收三石,水浇地收获更多。
可长城一线不行,普遍能种一季,产量还不足一石。
“这些咱都知道,不过北方地广人稀,田多人少,家家户户,都能多分许多田,就算产量少了,地数也能补上去。”
老朱认真道:“咱觉得不是问题。”
张希孟笑容不减,“主公讲的自然是对的,但是却架不住深究……北方确实可以广种薄收,但是要广种,就要多消耗种子,消耗劳力,多浪费时间。主公种过田,这种情形,代表什么,应该很清楚啊!”
老朱怔了一下,确实如此,种田是个最讲时令的事情,从种到收,都耽误不得,往往差了几天,收获就天差地别了。
这点在北方,尤其如此。
你说多种些田,弥补产量不足,但是多付出的种子、劳力、时间,这要怎么算?
这里面还有一层,即便是大丰收了,需要抢收粮食,脱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