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这里是茶楼,客人们都是来吃茶的,厨房基本上无用武之地,只需要做些甜咸口的茶点便是。有的茶楼甚至会偷懒,直接把茶点外包给专门卖茶点的铺子,转手还能赚笔差价,轻轻松松。所以,这里的厨房很小,连灶都只有两口。
李絮去后面逛了一圈,“厨房是小了点,把杂物间拆掉,先加四口灶吧。”
“四口?够吗?”
袁老爷表示怀疑,他家酒楼满客大约能坐百来人,标配也是六口炉灶。这间茶楼比袁记酒楼稍小一点,但能容纳的顾客数量也不会少太多。炖汤至少要一个时辰起跳,一口灶就只能放一个陶罐慢慢炖,这哪里忙得过来?
“还是说,你打算每天只卖一种汤?”他思维倒是敏捷,很快替李絮找到了合适解决方案。
李絮:“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不是长久之道,我打算弄个瓦罐汤。”指着杂物间解释:“打通后,这边加一排灶,这边放两口这么高、这么大的瓦缸,底下埋个地灶……”
她如此这般比划一番,袁老爷很快明白过来,敢情是大瓦缸里套多个小瓦罐,用慢火煨汤。不同小瓦罐里加入不同食材汤料,做好标记,客人点了哪个就取哪个送出去。
“这种煨汤方式会比较慢,不过也有优点,无须留人特意看火候,晚上打烊后把食材放进去,第二天早上就好了。取出来温着,又能再煨一缸到中午、晚上,很省事。”
袁老爷听得眼睛都亮了,搓搓手:“这个瓦罐汤,回头能不能也加到新平那间店的菜单上?”
李絮摸摸下巴,笑得不怀好意:“新平虽然名义上是总店,不过,咱们赌约范围好像只包括这一年里新开的分店吧?如果要一起算,那总店今年的盈利是不是也能算进来?”
袁老爷咬咬牙:“所有连锁酒楼的厨房改造费用,包括打灶台、订制瓦缸瓦罐这些,我都包了,不走公账。”
“成交。袁东家真是个爽快人。”
袁老爷轻哼一声,有点幽怨,谁让他不认得擅长炖汤的大厨呢,现在可不还得求着这丫头。不过,好在他人脉广,小小改造下厨房,打几口瓦缸瓦罐而已,倒花不了多少钱。
李絮心里偷笑,脸上一本正经跟袁老爷说起更细致的规划,从早上主推什么风味的点心,到中午主打哪几地的特色菜,再到晚上,说得头头是道,听得袁老爷不住咽口水,恨不得酒楼马上就开张。
敲定这些琐碎事情,最后又说起酒楼名字一事。
本来他们合计了几个名字,什么茗茶居、惠风楼、茶韵坊之类的,大都是跟茶有关、名字带着股云淡风轻缥缈气质的,还没正式敲定。但,结合李絮提出的全新定位来看,这些名字似乎有点小气,像是被一开始从茶园衍生出来的背景所局限。
酒楼做的是餐饮生意,吃饭为主,喝茶为辅,若只强调茶,却是本末倒置了。
最后,还是李絮想了个名字:“就叫四方楼,如何?东西南北,汇聚四方宾客,简单好记,又朗朗上口。”
袁老爷没意见,他年轻时读书最烦的就是诗赋这一块,文采差得可以,只会死记硬背,后来索性放弃。
他就是个起名废,不然家里产业也不会都叫“袁记XX”“袁家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