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大胆冒险,但实际上却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将这件事情定下来之后,平安又开始挑灯夜战,打算将图书馆的计划书给写出来。
反正他白天睡多了,现在根本睡不着。写完了明天去山上的时候,顺便带过去给傅彦和冯璋。
赵璨坐在旁边翻看教育部的那本计划书。因为平安的种种想法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没有付诸实践的时候,就算是赵璨也难以一一知道。毕竟二人现在见面的时间很少。
这份计划书平安曾经简略的跟他提过一次,赵璨当时给出的建议是:一旦成功,那么势必会分薄礼部的权力,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原本天下士子是归属于礼部管辖的。当然了,礼部还管着其他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过赵璨觉得,对礼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部分。
只要一个读书人考上了功名,那么他的档案就掌握在了礼部的手里,将来继续参加升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要由礼部来举办,可谓是掌握了读书人的进身之阶。
而且各级考试都是由礼部挑选督学官到各地主持,这样一来,当届参加考试的士子,都要称呼对方一声座师。
看上去只是个称呼,但官场里错综复杂的关系,本身就是这么来的。座师们会提携自己的学生,因为他们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关系,学生们的路自然走得更顺。而学生将来有了成就,自然也不能忘记座师。
正是因为这种师生关系很容易造成朝臣拉帮结派的结果,所以后来会试之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所有通过考试的士子即被授予功名,称“天子门生”,就是为了杜绝这种隐患。
但实际上呢?有几个读书人会真的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学生?下面那一级一级的主考官,也还是他们的座师。
所以虽说考上进士之后,授官是吏部的事,但是礼部却是让这些人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阶梯,不容忽视。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现在平安要单独成立教育部,等于是从礼部将这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划分了出来。以后礼部就真的只能制定那些繁琐的礼仪,在必要的时候被拉出去撑撑门面了。
到时候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负责主持此事的人,势必都会成为礼部官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平安采纳了赵璨的建议,于是决定去找个地位超凡,能力出众,能够压得住的人来主持这件事。他本来选定的是傅彦,后来改成了冯璋。
看完计划书,赵璨想了想,也不由好笑,“平安,我发现了,你每次都是自己打好了基础,做出计划,然后就把事情推给别人去做。这样大的功劳,难道不可惜么?”
“谁不知道这是我的功劳?”平安说,“这就已经够了。再说就是想要将这些事情都揽上身,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如交给别人,他们一心做这一件事,肯定会比我更好。”
再说了,平安也就是有个理论水平,真的让他自己去负责这些事,光是官场错综复杂的那些关系就能绕晕他了,到时候事情做不了多少,自己反而陷在其中,得不偿失。
赵璨闻言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就好。”
平安转头看了他一眼,说,“再说,我一直记得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要成功,那么帮手自然越多越好。既然有那么多人合适做这些事,我自然也乐意将事情交给他们。如此,等他们得了好处,将来受到的阻力自然会更小。”
其实并不是阻力变小,只是能够帮他分担阻力的人变多了。
维护既得利益,是每个人的天性。到时候甚至不需要平安说什么,这些人就会自发的帮助他了。
裹挟着这样的力量,他要做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否则人人都盯着他,还能做什么事?
赵璨微笑着看向平安,心中一阵骄傲。这就是他的平安,声名,富贵,权势,荣耀……这些东西,只要他想要,可以很轻易的得到。但他却并不放在心上。
因为他的目光更加长远,眼界更加开阔。
如果不是因为平安,赵璨觉得自己或许还始终陷在皇权争斗之中拔不出来。可是现在,他也觉得那些事情没什么意义了。
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第二日一早平安便进宫去为傅彦和冯璋讨要圣旨。
皇帝听说他居然真的在几天之内说动了这里两个人出山,为大楚朝廷效力,脸色简直精彩。之后自然不免要问起平安究竟是用什么样的办法让他们答应的。
然后平安顺势将自己的计划书递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