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官学不是容易的事,在沈霁提出来之前,便有人建议安排官员接管各地的书院,因为私人兴办书院,培养和招揽了太多人才,容易形成地方势力。
不过这个建议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理由是书院为私学,若每人开间书院,朝廷都要派人接管,那便不会再有人开书院了。更为重要的是,国库并不富裕,朝廷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养一批管理书院的官员。
所以眼下官学依旧只有国子监。
赵老大问沈霁:“那你认为是该让人接管书院,还是官府也办书院?”
沈霁道:“为何要接管书院?书院那是别人办的,含辛茹苦经营了多年,朝廷跑去摘桃子,别人能不怨恨朝廷?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何不在各州、各县开办州学、县学?
“当然,大宋疆域这么广,州县成千上万,要想实现遍地州学、县学短期内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先在人多的州县试行,拿几个州定为示范州。”
赵老大诧异地问:“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沈霁颇为骄傲地道:“这是我娘子想出来的,她可聪明了。”
赵老大听说沈霁的妻子李云杳被燕国长公主请去给高婉灵上课,因讲得太好,汴梁也有许多人家都想请她当自家女儿的老师。他没想到,她竟然还有这等长远的目光。
这对年轻的夫妻,还真是一对妙人。
赵老大问:“若真的兴办官学,要如何解决授课的难题?”
沈霁疑惑道:“每次诸科科举,有数十位诸科及第者,然而他们及第后却只能当选人,等待官职空缺再补上。这一来浪费了人才,二来虚耗了他们的时光。所以何不先把他们安排去州学授课?这样一来,诸科及第后就能立马就业,各地的官学又有了教授,一举两得呀!”
赵老大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你小子还没入仕呢,就先把手插到官员任命上面来啦?!”
沈亿陆紧张得很,沈霁却不当一回事:“谁规定要入仕后才能为官家分忧?身为官家的子民,替官家分忧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没插手朝政之事,我只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否采纳,完全取决于官家与众位大臣呢!”
赵老大不置可否,哼笑了声,让她跟沈亿陆回去了。
对于赵老大屡次放纵沈霁,沈亿陆已经麻了,这次便不再对她耳提面命。
父女俩回去后,赵老大想到了聪慧的李云杳,忽然又联想到沈家其余女眷,——阎舒的身上去。他想起沈亿陆当了宰相,阎舒的诰命似乎还未往上提呢!他忘了情有可原,可沈亿陆为何不主动提呢?
作为一个知人善用、善解人意的皇帝,他姑且主动给两位心腹大臣的妻子升一升诰命吧!
于是没过多久,赵老大便下令给薛正安、沈亿陆的妻子升为郡夫人,其中阎舒被赐封“晋宁郡夫人”。
“郡夫人”是仅次于“国夫人”的外命妇诰命封号,只有这两个封号的外命妇才有资格被人尊称为“夫人”。故而,从这一天开始,别人便不会再喊阎舒为“郡君”,而是改口“夫人”了。
赵老大对薛正安和沈亿陆的荣恩让卢多逊有些眼红,但他也知道赵老大跟赵光义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作为赵光义一党,自己势必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受到重视,所以他迫切地想在不得罪赵光义的前提下,获得赵老大的青睐。
为此,他也不能说薛正安及沈亿陆的坏话,只能见缝插针地到赵老大面前刷存在感。
赵老大正在思索沈霁提倡的举办州学、县学的可行性,见他整日在自己跟前晃悠,便把他喊来,把沈霁说的那套搬出来,询问卢多逊的看法。
卢多逊沉思许久,才郑重其事地道:“兴办州学有助于吸纳人才、提高朝廷、官府的威望,秒啊!只不过具体要如何施展,还得从长计议。”
赵老大开怀道:“你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吧?!”
卢多逊道:“官家圣明!”
赵老大道:“这不是我想出来的主意。”
“不知是哪位能臣想出来的?”
“这个不重要,现在我把这事交给你,你能胜任吗?”
卢多逊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若是办好了,那他便能跻身宰相之列了!
他正色道:“臣定不辱使命!”
既然卢多逊领了这个任务,那来年知贡举的便不能再选他了,赵老大还得琢磨别的人选。他顺口问卢多逊:“依你之见,来年让谁权知贡举比较合适?”
卢多逊谨慎地道:“如今身在中书门下舍人院、学士院,又能担此重任的唯中书舍人李昉、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侯陟、侯陶、陈鄂……”
赵老大听着觉得不对劲:“嗯?怎么漏了李穆?”
卢多逊顿了下,道:“沈继宗明年要参加省试,臣担心由他权知贡举会引来非议。”
“哦。”赵老大哦了声,又道,“我相信李卿不是会徇私舞弊的人。”
卢多逊:“……”
信任是一码事,实际上你就是想让李穆给沈继宗放水吧?!
赵老大还未决定让谁权知贡举,他遣退了卢多逊,又把自己儿子德昭找来,问了他一样的问题。
赵德昭提的名单跟卢多逊差不多,不过他却把江南降臣张洎、徐铉也推荐了。
赵老大道:“让他们权知贡举,只怕会有人不服。”
权知贡举这么重要的任务若是交给张洎、徐铉,无异于告诉众人,朝廷将要重用他们二人。舍人院、学士院的那些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能放过他们?
赵德昭道:“大宋既然已经平定江南,那便没有大宋臣子与江南降臣之分,我们也不该区别对待江南之臣。大宋该有大国风范、宽大的容人胸襟。”
赵老大颔首:“说得不错,那便让他们权知诸科贡举吧!”
虽然没能让他们成为省试的考试官,但成为诸科的考试官这个结果已经让赵德昭很满意了,毕竟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说明自己在他爹心中的地位又提高了。
赵德昭推荐让张洎、徐铉权知贡举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朝臣在上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出来表示反对,理由自然是因为这二人是江南旧臣,而这次秋闱考试也有江南的读书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偏私?
赵老大没说话,只是问他们举荐谁来权知贡举。
有人举荐石熙载,有人举荐侯陟,有人举荐扈蒙,也有人提议让上上次因为徇私舞弊被责罚过一次的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