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 1140、亩产五吨的高粱(补昨日欠的第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40、亩产五吨的高粱(补昨日欠的第二章)(3 / 4)

万幸的是,今日我们走出了一条新路。发债都是做了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拉动了经济,扩大了就业机会,还稳定了国家发展的基石。这些置办下来的家底儿,反过来,又增加了软妹币的含金量,使货币坚挺。

比如修高速路,桥梁、高铁、修水电站,修机场、修运河和水利设施。这些投资是有现金流收入的。这就是有收益的资产。

我们的债务对应资产,西方的债务对应的是消费。

我们是钱生钱,而他们借来的钱,消费了就没了。只剩下债务越积累越多。我们的办法不知道比他们高明了多少。

而杨凡在明末这个节点上,能采取的办法就是,利用技术革命,产生了红利,扩大社会总产出,来缓解社会矛盾。

通过培养之前不存在的行业,来重新洗牌财富的社会构成,至于三百年后,技术红利吃完了,再度开始旧病复发怎么办,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且顾眼前吧。

不是说人生发财靠康波吗。他能把波峰变成波谷,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消除康波,他也没办法。

很多问题就是这样,没想透彻时,整天在网上和喷子一样,骂来骂去。其实什么也改变不了。但真正看明白了,对很多现象,也就不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了。

既然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我们也改变不了什么。那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好了,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力所能及,不浪费米饭,人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就好。

很多事情啊,不懂的不能乱说,等真懂了,就不想说了,更不想骂了。

试图改变人性,那是圣人做的事情。你我皆凡人,个人这么渺小,还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人生不要虚度就好。

现代,邻省的那个厂区,今日非常热闹,科学院来了很多人。这些老专家平时都是很难请到的。

厂区去年流转的十万亩土地上,划出一部分作为试验田,种植了很多的新式作物。今日,他们来看的就是科学院提供的两种新式高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