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过年起,云氏就食寝难安,因慕怀林的冷落时常流泪,为此得了郁症。转眼又闹出慕笙月之事,婢女服侍她多年,为她心疼。
云氏摇头,“阿晴,你可还记得十几年前,我和娘说要嫁来慕家时,是如何闹的?”
阿晴回忆一番,顿时哑然。
当时老夫人亦是大怒,说她们云家的女儿哪个嫁不得,怎能给人为妾,坚决不同意夫人嫁给慕怀林。可夫人以死相逼,绝食、自尽,法子都用遍了,终于使得老夫人松口。
云氏口中苦涩,“总算是知晓,娘那时心底的滋味了。”
笙月随了她,不撞南墙心不死,在旁人看来痴傻的行为,于她自己而言,却是忠贞不悔。
刚到慕家的那几年,母亲气得不曾与她说过话,直到后来温氏病逝,她被扶正,家中才慢慢有了往来。看似恢复如初,实则每每归家,那些嫂嫂弟媳,哪个不在私下议论。
表面光鲜,暗地里也咽过不少苦泪。
当真有个好结果也就罢了,可如今慕怀林明显厌弃她了,这几个月来都不曾到她的院子。
天道轮回般,同样的事又发生在她的女儿身上。
为了一个男人,值得吗?
若能回到二十年前,云相语会告诉自己,不值得。
……
翌日,崔太后收到云氏递的求见信,一目十行阅过,皱眉半晌,颔首道:“传罢,还有,把七娘请过来。”
说罢多问了句,“南音可来了?”
女官说来了,“不过并非同车,恐怕慕二娘子并不知慕夫人进宫求见一事。”
“嗯。”
太后细想,也觉不稀奇,以云氏那样的性子,怎么可能对南音服软去求她。但俩人既一前一后来了,倒可以拉这孩子一起看看戏。
打着这个主意,她有意先传南音,将心底的成算说过,得南音赞同,“娘娘心善,愿意拨冗处理此事,但是否还少了一人?”
“何人?”
“自然是朱三公子。”南音目光明澈,“此事因他而起,总不能两位小娘子在您面前对质,他却置身事外、独自逍遥罢?”
太后一时还当真没想到此人。
慕笙月的行为丝毫不像大家闺秀,惹人发笑,叫太后想起多年前的云氏,只觉有其母必有其女,不自觉就忽略了朱明意在其中的位置。
“我与慕笙月虽因长辈恩怨,关系恶劣,但多年来倒也相安无事,未曾生过事端。”南音道,“如果说她是为了使我不痛快而有意换亲,定不可能,她还不至于赔上自己的亲事。朱三公子原本是我的未婚夫婿,按理而言,慕笙月厌屋及乌,待他也会避之唯恐不及,却偏偏背上骂名也要换亲……”
她笑了下,没有说得更深入,“若非两情相悦,很难做到这地步。”
“只不知与慕笙月两情相悦的朱三公子,又是如何和崔七娘子有了干系。”
太后定定看她片刻,忽然一笑,“言之有理,秋凉,去把朱明意也传来。”
南音眨眼,搀住她的手,扶太后步上石阶。
她无意维护慕笙月,只是这事的主角分明是庆州伯公子,无论崔七娘在其中扮演了甚么角色,慕笙月又如何犯傻,他都脱不了干系。
经过上次宴会中亲眼看到朱三勾搭其他小娘子的事,南音对此人的品性已经十分清楚了。
同为女子,她对在这件事上落井下石,毫无兴趣。
在鸾仪宫中坐定,等待小半个时辰,三方人都已进宫,太后才开口传他们同进。
先前他们都不知彼此同在,临到槅扇前才齐齐怔住,太后凤驾当前不敢造次,俱忍耐住了没有出声。
云氏按住女儿的手,领她入内参见太后,瞥见南音身影时瞳孔微缩了缩,也顾不得那么多,处理女儿的事要紧。
给四人赐座,太后先对云氏道:“你递的话儿,哀家都听过了,鉴于此事牵扯到崔家娘子,所以哀家就为你做这个主,把他们都传来,当面问话。”
她看向朱明意,“庆州伯可好?”
“多谢娘娘关心,家父还是老样子,卧病在榻,每日汤药侍奉。大夫说需静养,家中人轻易不敢打搅。”
太后嗯一声,“哀家早些年和庆州伯见过几面,他是个实诚人,伯夫人早早离世,也不愿续娶,一人拉扯你们兄弟三人长大。如今虽得了那样的病症,但能有你们这些孝顺的儿孙侍奉,想来他也欣慰。”
“哀家记得,你两位兄长都已成亲,如今你和慕大娘子的婚期也近了罢?”
朱明意有种不出意料的感觉,含糊说:“按先前定的日子,应该是。”
太后疑惑道:“既是婚期都近了,那哀家怎么还听说,你和七娘有些牵扯呢?这等传言可不好听。”